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南通啟東:“黨建帶”拓寬“共富路”

2021年12月20日16:08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啟東:“黨建帶”拓寬“共富路”

雞爪槭林 水果種植

昨天,冬日暖陽在南黃海灘涂上折射出點點金光。看著運往廣西的最后一車文蛤中苗,啟東市東海鎮興墾村養殖戶張衛東開心不已。短短3天內,他幫扶結對的3名文蛤養殖戶銷售了十多噸中苗。

10多年前,在啟東市黃海灘涂開發有限公司黨委的幫助下,張衛東學會了文蛤等水產養殖技術,從公司承包480畝灘涂,年收入超20萬元。

“在海邊摸爬滾打多年,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養殖不能靠天吃飯,要靠公司黨委給我們領路。”他說,資金不夠,公司幫忙擔保﹔技術不行,找專家指導﹔銷售不暢,幫忙聯系市場。疏通河道、平整道路,養殖戶愁和盼的事,公司黨委都想到了。2002年,他光榮入黨,成為黨員示范戶,結對幫扶6個水產養殖戶。

在178公裡美麗江海岸線上,啟東通過支部帶項目、基地帶農戶、聯盟帶產業,既有的“最美江海黨建帶”不斷延伸擴容、勾連成片、全域打造,高質量黨建推動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

“對標省市黨代會要求和人民群眾所需所盼,圍繞全域打造‘最美江海黨建帶’目標,我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共同富裕新路徑,以黨建活力激發內生動力,以區域特色擦亮共富底色,實現共同富裕可觀、可感、可持續。”啟東市委書記李玲說。

支部帶項目 致富有門路

走進合作鎮新義村,綿延的大棚一眼望不到頭,紅黃相間的葡萄葉爬滿藤架,葡萄採摘園、休閑長廊、親水平台……交織成一幅如畫似錦的鄉村美景。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啟東選優配強村級班子,持續選派“第一書記”,筑強基層堡壘,明晰村級經濟發展路徑和增收目標,因地制宜引進農業產業項目,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格局。

兩年前,新義村還是個經濟薄弱村。鎮黨委為村裡配強支部力量,並組成工作專班,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做好產業、生態、田園、設施規劃。

村黨總支發動140多名黨員爭當發展先鋒、招商能手、致富典型。結合高標准農田建設,流轉1000多畝土地用於葡萄種植,“十裡陽光葡萄園”帶動鄉村旅游、電商銷售紅紅火火﹔引進丁布兒海苔、群樂船舶、淳山食品等企業,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僅土地流轉和就近務工,每年給村民帶來收入超過500萬元。

“2018年村營收入僅43萬元,去年達到1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脫了薄弱村的帽子。”新義村黨總支書記邱紅琴介紹,年初該村成功入選南通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培育名單。

走進惠萍鎮東興鎮村,連片的蟹塘波光粼粼。東興鎮村是遠近聞名的扣蟹養殖村、“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養殖面積6000余畝。

“種苗純度難保証”“規模小議價能力弱”……針對蟹農的煩惱,村“兩委”聯合養殖大戶成立“扣蟹協會”,整合80多個散養戶成立誠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面積5000畝。大戶為散戶教技術、拓銷路。合作社順利通過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驗收,獲評省級河蟹(扣蟹)推廣示范基地。

大蒸鍋熱氣騰騰,蟹黃香味四溢,劉洪水產品加工廠內,20多個村民熟練剝殼、取黃、稱重、包裝。“蟹老板”劉洪手機上求購信息嘀嘀響個不停。劉洪是誠信合作社社長,他引進了蟹黃深加工項目,產品供不應求,推動本地扣蟹身價翻番,附近村民剝蟹黃,一天也有兩三百元的收入。

“沒有村裡提供場地、專家上門指導,我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好。幫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我還要多做事。”劉洪說。

基地帶農戶 增收辟新路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啟東市以黨員創業示范基地為依托,發揮黨員創業示范戶的引領帶動作用,幫助農戶增收致富,打造“黨群致富共同體”。

場院上大型農機氣派威武,車間裡“黨員先鋒崗”銘牌閃閃發亮。全國勞動模范、冬娟家庭農場場主於冬娟正和工人們忙著加工大米。近年來,於冬娟和丈夫楊永金投資150多萬元購買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設備,以“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著村民種植糧食和四青作物。

灌米、封袋、打包……碾米車間裡,50歲的倪菊動作嫻熟。“4畝多地流轉后每畝地獲益750元,在這兒每天收入100元,加上丈夫做油漆工的收入,一家人衣食無憂。”倪菊笑道。

四青作物是農戶重要的收入來源。往年四青作物上市旺季,價格嘩嘩往下掉,農民賺了吆喝不賺錢。於冬娟夫婦急在心裡。他們摸索作物生長周期,通過提前或延后上市賣上好價錢。這一招教給農戶,大家打心眼裡佩服。

看到家庭農場發展得好,一些農戶跟著干。於冬娟夫婦手把手教技術,還提供農機服務,幫他們解決燃眉之急。發起成立農產品合作聯盟,組織家庭農場抱團推介優質農產品。在冬娟家庭農場帶動下,啟東家庭農場發展到近500個。“沒有師傅、師娘手把手教我農機和種植技術,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南通市優秀共產黨員、啟東市星生代家庭農場負責人吳昊說。

上月底,第一屆中國啟東槭彩藝術節在奧林雞爪槭苗木基地舉行。近4000畝雞爪槭林,染紅近海、王鮑、海復、南陽、匯龍等鎮。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啟東奧林苗木園藝場董事長郭中良61歲開始種樹創業,年近80還整天在林子裡轉悠。

如今,郭中良最牽挂的,除了大大小小的雞爪槭樹外,還有周邊的鄉親和他資助的貧困生。奧林苗木基地共有3名黨員,郭中良申請成立了黨支部,創辦了“郭中良銀發先鋒驛站”,引導黨員為村民幫困解難。基地流轉土地,農戶每畝每年獲流轉費1000元﹔基地用工,每年支付農戶超百萬元。郭中良還拿出500萬元設立“郭中良基金”,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0多人。

聯盟帶產業 筑基共富路

啟東電動工具產業全國聞名,市場佔有率佔到全國三分之一。如今,無論是在當地辦廠的,還是走南闖北搞銷售的,都有一個共同的引路人——啟東市電動工具行業黨委。

“電動工具行業原先黨組織覆蓋率比較低,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困擾著行業,企業盼著黨組織引導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呂四港鎮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源說。

去年12月,依托呂四港鎮黨委,啟東市成立電動工具行業黨委,覆蓋產業鏈上4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指導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助力企業回鄉發展,引進服務機構開展網絡銷售輔導…… “行業黨委引領作用不斷提升。不少企業要求成立黨支部,很多企業的黨員主動把組織關系轉了回來。”呂四港鎮黨委書記陳紅飛介紹,今年啟東電動工具產業應稅銷售增幅有望比去年提高超過50%。

產業興旺是共同富裕的根基。按照“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生產線”的思路,啟東市積極探索在電動工具、海工船舶、漁業捕撈等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區建立行業黨委或黨建聯盟,以黨建融合帶動聯盟單位間優勢互補、發展協同,實現產業鏈上下互聯、左右互通,有效激發區域共融共建共享活力,增強區域共富動能。

啟東市新出海口起步港區黨建聯盟,以組織共建為抓手,實現工程建設和黨的建設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推動“2+2”碼頭建成投運、進港航道工程如期完工﹔崇啟海“毗鄰黨建”聯盟,聯學共進成為“新常態”,文化走親成為“新時尚”,聯動發展成為“新動能”﹔惠萍鎮打破地域限制,成立果園生態經濟發展區黨委,6000畝特色水果種植區由區域內黨員主動認領,走上“組織統籌、黨員認崗、群眾參與”的合作共贏之路……

啟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彭曉紅說,啟東在黨建方面的創新探索,助燃經濟發展“紅色引擎”,區域共富動能正奔騰涌動。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啟東合作鎮有一條音樂公路,每當車輛經過,車胎摩擦路面,就會響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動人旋律,這旋律傳遞著東疆兒女同奔共富路的信心與激情,路在腳下延伸……

本報記者 張俊 湯曉峰 朱文君

張燁 李彤

本報通訊員 王序瑢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