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江蘇海門探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人民網記者王繼亮
2022年01月19日15:3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以大海為主題的江蘇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人民網記者王繼亮攝

元旦剛過,南通市海門區傳來喜訊,該區被江蘇省教育廳認定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這樣的榮譽全省僅兩個,另一個是蘇州常熟市。作為江蘇長江以北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區,海門在探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上實踐頗多。

“海門是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的故裡,素有尊師重道、崇文尚教的傳統。”談及義務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海門區教體局局長朱建軍道出歷史淵源和現實基礎,“長期以來,我們秉承張謇‘父教育,母實業’的思想,始終把‘辦好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作為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

舉全區之力確保教育優先

抓教育就是抓經濟,抓教育就是抓發展。記者注意到,海門歷屆主政者均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2016年起,該區明確提出海門教育“南通領跑、江蘇領先、全國知名”的工作目標,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改革文件。每年一次的海門教育發展大會,則為發展提供了改革動能與政策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以高分通過教育部現場督導認定,成為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以來,海門提出“強毅力行,追求卓越”的海門教育精神,把辦好“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作為惠及城鄉家庭的目標。

如何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鄉村教育振興、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十三五”期間,海門先后出台了《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教育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條件的實施細則》《加快推進海門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9-2022)》《海門市鄉村教育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

“我們堅決把教育放在優先位置,全面補短補軟,全力提質提效,共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加快打造全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提供堅強保障。”海門區委書記郭曉敏表示,近年來,該區通過優化教育資源布局、集團化辦學等多種舉措,破解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優質教育供給還不夠充足均衡的問題。

為確保教育優先不動搖,海門舉全區之力在財力上優先投入、在政策上優先傾斜。2020年,海門全社會教育投入為31.12億元,同比增長20.53%。2020至2021年,該區“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准分別為初中1200元、小學840元,特殊教育學校學生6000元,全部達到省定標准。此外,該區還積極推動義務教育經費向鄉鎮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不足500人的學校按500人的公用經費撥款。

長期以來,海門堅持把人才強教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核心戰略,一方面大力培育名師名品隊伍,另一方面傾力發展好每一位教師。如今,海門義務教育階段有南通市中青年名師工作室4個、海門區級以上名師工作室19個、名品教育項目工作室7個。此外,該區義務教育階段現有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5人、正高級教師10人、省特級教師26人、南通市級骨干教師327人以及海門區級骨干教師600人。

財力的優先投入、政策的優先傾斜和人才隊伍的打造,為海門義務教育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近年來,該區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挂牌督導創新縣(市、區)、全國教育系統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市、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市、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市、江蘇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市等多項榮譽。

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資源是否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這一點,家長和學生最有發言權。去年,能仁小學四年級一班學生沈浩宇拒絕了家長提出的轉學建議。“學校的氛圍和老師都是我喜歡的,在這裡,我得到了成長,不僅收獲了成績,更收獲了自信。”這是沈浩宇拒絕轉學的理由。

自十年前推行施教區入學以來,海門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按照施教區,沈浩宇既可以在能仁小學就讀,也能在東洲長江路小學上學。“當初想轉學,主要是東洲長江路小學的名氣要大點。但我們最終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何況在能仁小學讀書的幾年內,我們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不僅學科成績逐年提高,綜合素養也更全面,他還加入了校足球隊等社團,可謂全面發展。”沈浩宇母親沙洪梅告訴記者。

讓能仁小學家長頗感欣慰的是,該校教學與海門區實驗小學同步。能仁小學副校長姜浩介紹,該校原為海門鎮中心小學,隸屬於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雙方會互派教師參與教學工作。隻不過,該校是交流取經,而實驗小學則是傳經送寶。2021年秋季開學,從實驗小學取經2年歸來的英語教師顧春蕾成為一名骨干教師。她的師傅薛琳瑛評價說,通過兩年的交流,顧春蕾課堂設計和教研能力提高迅速,而她上課特有的靈動和備課的精細也給了實驗小學很大的啟發。

“在家門口就能享有名校優質教育資源。”這也是沙洪梅等家長願意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讀的關鍵。顯然,無論是孩子,還是教師,他們都是海門優化教育資源布局、集團化辦學的受益者。朱建軍介紹,全面提升教師隊伍能力水平是海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為此,該區以集團管理機制破解職稱評定、崗位設置、教師流動等難題,加強並完善了校長輪崗交流、市區骨干教師到農村挂職支教和農村教師到市區學校“頂崗”學習交流等制度。

海門實驗初中黨支部書記、語文學科帶頭人陳春娟在悅來初中和三廠初中支教了四年。最令她欣慰的是,她所支教學校的教研氛圍愈加濃厚。“通過師徒結對,我們在這兩所初中培養‘種子教師’,並帶動全校教師成長。”陳春娟介紹,悅來初中的保愛娟、倪裕琴、顧海丹等3名教師先后出師,在全區脫穎而出,成為骨干教師。

成劍峰是海門實驗初中的校長,也是實驗初中教育管理集團的總校長。該集團下轄悅來初中、三廠初中、樹勛初中和業余體校等4所學校。“教育的優質均衡不僅僅是辦學條件層面的改善,從實際情況來看,鄉村教育的內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鄉村學校‘空心化’是較為突出的問題。”成劍峰在鄉鎮和城區擔任校長20余年,對教育優質均衡有著自己的見解。

近年來,海門實驗初中教育管理集團通過教育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採取“校長+中層+教師”的交流模式,每年確保有15%的行政管理人員和15%的優秀教師進行集團內交流,逐步均衡教育資源、優化各成員校的學科教師結構。

教育優質均衡歸根結底是師資的優質均衡

走進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濃厚的文化氛圍、現代化的教學樓、活潑可愛的孩子、充滿激情的教師讓人眼前一亮。如果不是學校工作人員介紹,很難將其與鄉村學校聯系起來。而事實是,這個臨近大海的校園是海門最偏遠的學校。

祝祖崗和周小新分別是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小學、初中部的校長。 “全面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教育人必不可少的情懷。物質上的均衡,很多地方都能做到,師資的均衡更為重要。我本人是從城區學校過來支教的,每天上下班往返50多公裡。全校有73名教師,像我這樣的教師還有不少。”祝祖崗介紹。

周小新坦言,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在整合前每個年級隻有六七十人,因為軟硬件落后,很多家庭到城裡買房上學。如今,每個年級學生超過200人,隨著學校硬件和師資力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送到該校就讀。

海門中學是江蘇省重點高中。讓祝祖崗和周小新頗為欣喜的是,海門中學從鄉鎮選拔的苗子大多來自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幾年前可不是這樣,因為偏遠,優秀教師不願意過來,考過來的也是為了保底。近些年,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學校在全區考核保持特等獎,隨著綜合實力的增強,以前是教師選我們,現在是我們選教師。歷經三四年的‘造血’培育,全校區級骨干教師從1人增至15人。”祝祖崗認為,教育優質均衡,歸根結底是人的優質均衡。

“學校有16名教師家在城區,他們每天早晨5點多從城區出發,天黑才回家,他們不辭辛苦,不是情懷是什麼?”周小新講了一個故事,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教師高秋丹的愛人曾想方設法幫助她調到城區工作,但遭到這位老師的拒絕。“雖然我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但學校培養了我,學生需要我,我不能為了自己方便,而丟失了教育情懷。”這是高秋丹拒絕調走的理由。

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的發展是海門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縮影。朱建軍介紹,近年來,海門共交流校長、教師1737人,逐步實現教師由“學校人”向“集團人”轉變。該區以城區學校為龍頭,組建了包括7個小學集團、5個初中集團在內的12個義務教育管理集團,將城鄉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集團管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堅持教育公平發展,首要的就是要讓城鄉百姓享有同等的現代化教育辦學條件。自2016年以來,海門共投入近20億元,在市區新建了7所學校,在區鎮新建和改擴建了5所學校。此外,該區每年以一號文件的形式,將義務教育重點項目列入民生實事工程。 

(責編:顧姝姝、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