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代表委員熱議南北聯動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2022年01月24日07:38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南北聯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一座座大橋連貫長江南北、一條條高速鐵路通達四方、一個個產業園拔地而起……在江蘇大地上,南北區域間交流往來、資源共享愈發密切,區域協調發展的畫卷徐徐鋪展。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高起點促進南北聯動發展。踏上新征程,江蘇如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更好實現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焦點。

各美其美,

以“高峰”帶動“高原”崛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1+3’重點功能區重構優化了全省區域功能布局,如今已經從架構‘四梁八柱’轉向謀深落地舉措的新階段。”在省政協委員、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看來,在“1+3”中,沿江八市組成的揚子江城市群是江蘇發展基礎最好、開放程度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要以“高峰”引領帶動“高原”崛起,強化南京重要中心城市區域管理功能,提升寧鎮揚一體化水平,增強蘇錫常都市圈的國際競爭力,帶動省域中軸崛起。

“3”指連雲港、鹽城、南通一線的沿海經濟帶,宿遷、淮安和蘇中部分地區組成的江淮生態經濟區以及將徐州建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高清認為,打開沿海地區的潛力空間,要打造南通江海聯動的戰略增長點,推動南通以服務沿海和蘇北地區為重點,深化與上海、蘇州協同對接,加快連雲港海港、徐州國際陸港與淮安空港一體建設,支持宿遷協同發展,共同打造現代物流“金三角”。江淮生態經濟區是江蘇水韻人文特色的集中展現,要建立推動企業智能升級和綠色轉型的綜合支持體系,建立GDP和GEP雙考核綜合評價體系,支持裡下河地區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放大江蘇永續發展的“綠心”優勢。

在“1+3”重點功能區布局中,徐州是唯一以城市進行功能定位的獨立板塊,充分體現其“四省交界”的獨特戰略地位。省人大代表、徐州市代市長王劍鋒說,徐州將錨定更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兩大坐標”,加快將中心城市規劃“定位”變成實際“地位”。編制《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在前期“1+4”合作良好基礎上,落實好科技創新共同體、內河航運和物流產業發展合作等6項協議,促進各城市同頻共振、深度合作。

優勢互補,

強化全產業鏈分工協作

“通過與蘇州市吳江區長達20年跨越長江的‘握手’,泗陽累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60余個,總投資300億元以上的盛虹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省人大代表、泗陽縣委書記馬偉欣喜地表示,作為泗陽和吳江南北挂鉤的重點項目,吳泗工業園連續7年位居全省南北共建園區綜合考評第一方陣,創成省級特色園區。“接下來,我們要扎實推進12.8平方公裡的新園區建設,承接和招引更多龍頭型、科技型好項目,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經濟總量翻番。”馬偉表示,面向未來,泗洪和吳江將進一步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互促並進的轉移交流機制,分期組織年輕干部互動挂職鍛煉,全力促進高端產業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互通共享。

根據新一輪南北挂鉤合作相關部署,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四市分別對口幫扶淮安、宿遷、連雲港、鹽城四市,結對將進一步拓展到縣區。

新一輪南北挂鉤合作,給雙方帶來產業對接優勢互補的發展機會。“我們的傳統農業迫切需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省人大代表、連雲港市灌南縣三口鎮何庄村黨支部書記周軍看來,作為全國有名的菌菇種植大縣,灌南抓住結對機遇,必將迎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他建議,積極探索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的“生態整合”,從廣度和深度上推動無錫信息化產業扎根蘇北大地,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標准化、品牌化,打造智慧農業示范樣板,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省發改委區域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讓南北挂鉤合作繼續深化、全面拓展,下一步將多點發力。在產業發展方面,我省將在共建開發園區的基礎上,根據蘇南蘇中蘇北的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圍繞實現全產業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切實加以推進,實現在同一產業鏈水平的價值鏈合理分工﹔在合作領域上,將借鑒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經驗做法,從產業幫扶向教育醫療、科教人才、健康養老等各領域拓展,實行全方位幫扶合作。

互利共贏,

“牽手”答好“聯考卷”

“自2001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南北挂鉤合作開始,鹽城、常州兩地成為使命相連的好戰友、經濟相融的好搭檔。”省人大代表,江蘇大豐海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陶瑩介紹,在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鹽城積極貢獻生態、農業等“長板”,與常州促成更多產業合作成果,雙方還在積極擴大“朋友圈”——當下蒸蒸日上的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就是由鹽城、上海、常州、蘇州攜手共建。

立足新起點,“南北挂鉤”合作亟需實現更高質量的“互利共贏”。陶瑩建議,省政府幫助“基地”推進龍頭企業、沿線園區、產業集群的培育和建設,加強長三角元素導入。他期待,推動蘇南各發達市產業轉移,高標准構建深度融入長三角的“4+4”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省人大代表、江蘇交科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蔚認為,針對淮安地區的發展實際,建議支持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開展省級創新試點園區建設,落戶項目享受江北新區自由貿易區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淮安與長三角中心區域城市聯合共建科技園區、創新聯盟,制定專門支持政策,探索“飛地經濟”產業合作模式,推進區域間產業合作,形成產業集聚,提升區域競爭優勢。

“繼續深化、全面拓展南北對口八市的牽手合作,關鍵在於機制設計。”省政協委員、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李剛認為,在合作理念上,雙方的牽手合作要超越單純的幫扶模式,找到共同利益的切合點,強化南北產業鏈分工協作,深化拓展全方位、多領域合作﹔在合作機制上,要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推動相關縣區、板塊以及條線加強南北結對共建﹔在合作路徑上,蘇北四市為對口蘇南四市輸出勞動力、高品質農副業產品、用地指標,蘇南四市要輸出治理經驗、資本、技術,把蘇北四市帶入全球產業鏈和全球市場。

□ 本報記者 楊頻萍 沈佳暄 林元沁

王夢然 陳明慧 王拓 仇惠棟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