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鄉村一線代表熱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2022年03月07日07:33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扮靚“外在美”,夯實“內在美”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圍繞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建設。

來自江蘇鄉村一線的人大代表們滿懷憧憬,紛紛表示將繼續投身鄉村振興實踐,不僅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外在美”,也將不斷深化鄉風文明“內在美”,奮力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持續扮靚“外在美”

“聚焦農村改革發展,政府工作報告裡講得很細致,提到了農村改廁、污水垃圾處理,這確實是關系到村民幸福感的民生實事,也是夯實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在全國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橋鎮德勝中心村黨委書記楊恆俊看來,幫助鄉親們把日子過得“美起來”,鄉村人氣才會“旺起來”。今年德勝中心村目標明確,將推進5G網絡全覆蓋,積極推進弱電下埋、農居改善、綠化補植等工作,持續扮靚“美麗鄉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啟動鄉村建設行動,這為大家做好鄉村工作提供了遵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興旺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慧娟告訴記者,作為扎根鄉村一線的企業家,她一直將農村人居環境放在心上,既要帶著村民養殖致富,也不能為“美麗鄉村”添麻煩,近年來,企業始終督促養殖戶將豬糞進行無害化處理,再通過沼氣厭氧發酵,統一處理后還田。

落實鄉村建設行動,唐慧娟又有了新的打算和目標,她告訴記者,正嘗試與當地國企合作,圍繞“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創新設備、升級技術,探索以綠色無污染、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的方法變“廢”為寶。她也期待政府相關部門、農技人員可以指導、支持這類針對養殖業的“清新”改造行動,在確保生豬產能的同時,著力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樹立文明鄉風,

夯實鄉村“內在美”

“從前的黃窩村是臟亂差的傳統漁村,如今已經是3A級旅游景區,全年接待游客10多萬人次。”全國人大代表,連雲港市連雲區前三島鄉黨委副書記,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立祥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令他倍感振奮,正是因為重視原汁原味的村落風貌,這個小漁村才煥發了生機活力,村民們也嘗到了文旅發展的甜頭。

“我們已經實現了全面小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鄉親們不僅要鼓足腰包,還要富足精神。”張立祥滿懷信心地說,下一步將通過海上紅帆黨組織、最美村民點贊榜等“文明鄉風”系列活動,全力提高村民素質,還將建設好村史館,挖掘和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激勵村民向好向善。為進一步擦亮“文明鄉風”底色,當前黃窩村還與文藝界的專家對接,依托“美麗村庄”做好文化文章,舉辦書法、繪畫、音樂節等各項文化活動,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和精神面貌。

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已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十四五”期間的重要工作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集團董事長周善紅認為,這項工作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文明村鎮、樹立文明新風,可以以保護傳承農耕文化為抓手。”他建議,學校積極開展耕讀文化特色教育,把教育和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要考慮增設原汁原味的農耕文化課程,另一方面,建議組織耕讀文化社會實踐,每學期有計劃地安排青少年到農村現場學習體會。

守好“綠色家底”,

推進生態“持續美”

良好生態始終是鄉村振興的支撐點,守好“綠色家底”推動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代表們的共識。

“螃蟹養殖業是南京高淳區最具特色的地標產業,當前已經形成了穩定養殖面積20萬畝以上、全鏈條總產值近100億元、跨度20余行業、惠及10多萬農民的富民產業。”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固城湖青鬆水產專業合作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邢青鬆說,堅持綠色發展,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最大法寶,“綠意”不斷涵養、釋放“效益”。他告訴記者,近年來,他探索實施了萬畝高效水產生態養殖項目的建設,提升養殖生態環境。今年兩會,他提交了關於加大對池塘養殖生態化改造政策扶持的建議,希望助力全國更多水產養殖項目進行池塘的生態化改造,提升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水平,並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依托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近年來,鎮江丹徒區世業鎮積極走生態農業之路。“我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綠水青山‘釋放’更多富民、增產紅利。”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副鎮長聶永平欣喜地說,今年該鎮將開展新型水稻樣板田建設,擴大農業生態園水果種植規模,保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水果供游客採摘,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到3萬元。

“鄉村振興富民路上,我們將不斷厚植‘綠色家底’,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聶永平告訴記者,為與“零工業鄉鎮”相呼應,今年,當地5個村將統一規劃“低碳民宿”,並積極推廣“全電綠色廚房”,一幅以能源清潔轉型為引領的低碳、可持續生產生活畫卷正在世業鎮緩緩鋪開。

□ 本報記者 王夢然 楊頻萍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