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區:社工、志願者聚合力 守護社區防疫“最后一米”

當前,南京疫情仍處在吃勁關頭。近日,南京升級調整疫情防控有關措施,爭取以最短時間扑滅疫情,全體市民正齊心合力共同抗擊這場“倒春寒”。
與病毒賽跑的背后,離不開成千上萬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通宵達旦的奮戰。在南京市雨花台區,既有一家三口齊上陣的社工家庭,也有白天給學生上網課、晚上到社區當志願者的教師家庭。他們用自己的一份力守護著社區防疫的“最后一米”。
工作間隙,姚俊抽空給妻子打了個視頻電話。人民網 顧姝姝攝
一家三人齊上陣
“90后”姚俊是雨花台區賽虹橋街道安德門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3月25日上午,他冒雨在社區核酸檢測點協調各類事情:檢測台上的防疫物資缺了要補、新一批志願者來了要培訓、信息錄入程序出問題了要幫助處理……
為提升核酸檢測效率,盡快斬斷傳播鏈條,南京前幾輪區域核酸檢測時間從早晨持續到夜裡12裡。“早晨6點到崗,忙完一天工作已經是凌晨一兩點了。”姚俊平靜地說,疫情期間,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前些時候,自己核查外地來寧人員數據,忙到凌晨4點多躺下,6點多又起來繼續工作。
姚俊的愛人魏珺是雨花台區小行社區的一名社工,主要負責轄區外地來寧人員的數據核查。原本還在哺乳期的她每天有一小時哺乳假,但疫情當前,她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家,有時凌晨還要核查數據。“有幾次,我不小心把寶寶吵醒了,就一邊抱著他,一邊工作。”唯一令魏珺感到傷感的是,因為不能及時哺乳,孩子不得不斷奶了。
而在距離姚俊工作地點僅幾百米的地方,他的父親姚正和已經多日沒有回家了。57歲的姚正和是一位城管隊長。疫情當前,本快到退休年齡的他沖到戰疫一線。
從原來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到現在老母親一人在家帶寶寶,姚俊說,最大的願望是等孩子下個月周歲時,一家人去拍張全家福。“舍小家為大家,我們希望疫情趕緊結束,大伙兒的生活都回歸正常。”他朴實地說。
圖為杭金章一家。受訪對象供圖
教師之家的志願之旅
抗擊疫情的戰場,從來少不了志願者的身影。在安德門社區採樣點,有四個“大白”是一家子。不過,他們的志願服務時間都在晚間。因為,這一家四人都是教師,白天要進行線上教學的工作。
杭金章是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他的妻子陳艷是雨花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教師,他們的兒子杭嘉誠是南京市金陵中學岱山分校體育教師兼班主任,焦雲肖是杭嘉誠的未婚妻,在南京市軟件谷中學當美術老師。
本輪疫情以來,杭金章一家已經值了五天晚班,負責核酸採樣居民的信息錄入。從傍晚6點開始直到深夜,他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面罩,不能喝水也不能上衛生間。“這樣的工作節奏和環境我們能適應,因為從2020年開始,我們一家三口就當疫情防控志願者了。”杭金章說,2021年暑假,准兒媳到南京當教師,正好遇上南京疫情,家裡的志願團隊變成四人小組。當時天氣酷熱,但一家人都堅持了下來。
“其實,很多老師都一邊忙居家線上教學,一邊自願參加這次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工作,我們家只是這個群體中的一份子。”杭金章介紹,家裡還有一位年長的志願者,就是自己78歲的岳母榮桂香。熱心腸的岳母既是社區志願者,也是小區樓棟長,父母不計個人得失願意幫助人的精神也影響了家裡的晚輩們,孩子們也都成為志願者。
張亮(化名)正在上網課。周靜攝
一台電腦解了困境兒童的燃眉之急
受疫情影響,3月16日起,南京全市中小學校暫停線下教學,開展線上教學。可是,正在上四年級的張亮(化名)卻犯了難,因為家中僅有的一台電腦壞了。前些年,由於家庭遭遇變故,他與奶奶、大伯相依為命。疫情發生后,孩子需要上網課,但家中無力承擔新電腦的費用。
了解到張亮的困難后,安德門社區黨委書記胡林將家中電腦捐贈出來,並挑選了文具用品一起送到孩子手中。“停課不停學,孩子的教育不能因為疫情被耽誤。”在他看來,孩子是這個家庭最大的希望,因此,每次去張亮家,胡林都會鼓勵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
從黨群干部志願者的發動到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分配,從轄區重點密集型場所的防控巡查到全員核酸場地的跟蹤布置,從小區重點人群管理到全社區的物資保障,胡林事必躬親。“社區人手有限,我們的社工同時還是兼職網格員,最近大家常常是連軸轉。”他說,“我們發動樓棟長和志願者的力量,群防群治、聯防聯控,凝聚各方合力,一定會早日戰勝疫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