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明: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實踐

韓立明代表。本報記者 吳勝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本期《黨代表熱議》專訪黨的二十大代表,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探討如何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本質要求,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南京實踐。
記者: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十年,南京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哪些非凡成就?
韓立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工作指引的方向,將諄諄囑托牢記在心,以奮斗腳步貫穿今昔,努力推動“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鋪展出現實模樣,為譜寫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打下堅實基礎。
——十年來,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經濟總量跨越9個千億級台階,首次邁進全國大中城市十強,人均GDP為27051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標准,三次產業結構由2.6:44:53.4優化為1.8:36.1:62.1,研發投入強度從2.92%提高到3.54%,獲批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
——十年來,我們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連續十年每年新增就業超20萬人、累計276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翻番、達66140元,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26萬個、醫療床位3.16萬張,養老服務在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中排名第一,連續12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姓富”的成果更加豐碩。
——十年來,我們在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40%,空氣質量優良率由55.3%上升到82.2%,水環境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從65.2%提升至100%,沿江生態岸線佔比由66.2%提高到80.3%,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環境美”的色彩更加絢麗。
——十年來,我們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國文明城市三年綜合測評在同類城市排名第三,獲得世界文學之都、國際和平城市等稱號,“志願之城”閃亮耀眼、“書香南京”馥郁芬芳,文化軟實力和城市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標識更加鮮明。
記者: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三大光榮使命之一。南京如何牢記囑托,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多南京探索?
韓立明:南京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緊緊圍繞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走共富之路,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上走在前列。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南京將展現這樣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圖景:世界的前沿、創新的脈搏在這裡觸手可及,萬億級產業地標、千億級產業集群不斷崛起,成為勇立潮頭的引領性“創新之都”﹔6500多平方公裡的大江兩岸碧波澄澈、青山晴翠,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格局加速構建,成為富足豐饒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每個人都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幸福美好的生活、精神世界的認同,成為近悅遠來的現代化“人文之城”。
記者: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南京如何在實踐中把握好這一本質要求?
韓立明:黨的領導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証,隻有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才能凝聚起現代化建設的磅礡力量。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時刻保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警醒,不斷砥礪“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的韌勁,持續壓實“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責任,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更為堅強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放大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效應,推動形成團結奮斗、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
記者: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南京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如何進一步發揮這一優勢?
韓立明: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相貫通,進一步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南京科教資源豐富,擁有“雙一流”建設高校13所、兩院院士96位,均居全國第三﹔每10萬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3.52萬人,居全國第二。我們將積極打造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國家級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一體推動戰略科技平台打造、高端人才引進和改革驅動,建設面向世界前沿的國家實驗室和信息高鐵、開源軟件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萬億級軟件產業地標、5000億級智能電網產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向千億規模邁進,著力在集成電路EDA設計、基因細胞等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
記者: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京如何不斷做強文化“軟實力”?
韓立明:南京是英雄之城,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學之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積澱。我們將堅定文化自信,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大力傳承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等紅色基因,切實保護、傳承和利用好長江文化、大運河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豐富群眾精神世界,擦亮特有文化品牌,增強城市傳播力影響力,讓“社會文明程度高”成為南京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標識。
記者: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南京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上有何打算?
韓立明: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作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有著非常優越的生態本底。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沿江產業轉型轉移、岸線功能調整優化,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進一步展現“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鋼鐵、石化等行業轉型升級,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空間結構,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記者: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南京如何落實這一本質要求?
韓立明:實現共同富裕,事關黨的性質、根本宗旨和奮斗目標,事關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將堅持發展為民價值導向、民生優先實踐指向,積極探索促進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政策體系,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在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供發展上升通道上下更大功夫,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以高質量發展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拓寬財產性、經營性收入渠道,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准化,著力解決“一老一小”、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努力讓生活在南京的每一個人都感受溫暖、融入城市、安寧無憂。
□ 本報記者 陳月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