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啟東:農業強基固本 十年成就斐然

十年強基固本,踔厲鄉村振興。晚秋時節,放眼全市鄉村沃野,87萬畝高標田農機歡歌、水稻豐收,1600余種糧大戶共同奏響糧食集約化生產經營大合唱。
奮進十年,農業巨變。產業興旺、環境美好、百姓富裕。鄉村振興步履鏗鏘,富民產業異軍突起﹔宜居家園景色如畫,阡陌鄉野日新月異﹔接長產、加、銷農業產業鏈,助力百姓富裕增收……
糧食豐收 端牢飯碗
10年來,全市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端牢中國飯碗”重要指示為農業第一要務,10年建成高標田面積逾66萬畝,佔總耕地面積近80%。
連片高標田,變身“飯碗田”,糧食根基愈加牢固。2022年,全市糧食總面積突破120萬畝,比10年前增加了10多萬畝,水稻種植面積歷史性達到8.6萬畝。上半年糧食總產32.8萬噸,10年增幅24.3%,一舉獲得江蘇省“夏糧豐收突出貢獻單位”。
借助高標田,加速產業化,10年間,全市總計涌現出了1600個種田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和52個集體新型合作農場,誕生了4個產業化聯盟和32家南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高標田”總體產出效率位處全省領先水平。
在此基礎上,農機現代化實現質的飛躍。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67萬千瓦,裝備糧食烘干機超過250台(套)﹔2019年,啟東市成功創建江蘇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縣”,水稻、小麥生產機械化率更是接近100%。
糧食為本,多輪驅動,農民增收更有保証。10年間,全市糧食豐收的同時,確保蔬菜面積70萬畝年產120萬噸,水產養殖33萬畝年產15萬噸。2021年出欄生豬19.8萬頭、存欄蛋禽160萬羽、山羊43萬多尾。
鄉村振興 倍道而行
從建設“新農村”到實施“鄉村振興”,全市上下十年矢志不逾,結出累累碩果。
實施“百企聯百村”,全市村企聯建成功率目前已超85%,投資總額高達20多億元﹔出台扶持政策,壯大集體經濟,全市26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積累全部超過55萬元﹔全面推廣農村產權線上交易,完成交易3600宗,成交額超7億元。
推進脫貧攻堅。多年來,全市不斷鞏固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兩不愁三保障”機制,2019年底,全市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落腳農民增收。這些年裡,全市重點發展優質水稻、高效蔬菜、生態林果、觀賞花卉、水產養殖、休閑農業等新型產業,助力農業“高大上”,農民年增收高達10多億元。
產業發展迅猛。2021年,全市新(續)建了25個重大農業項目,投入26.93億元﹔涌現了31個省及南通市鄉村旅游星級企業、示范村﹔萬畝現代農業園生機勃發﹔呂四水產品集中加工區產值超20億元﹔四青作物加工產業銷售額達15億元。
美化環境 風景如畫
接續十年,持久推進農村環境治理,鄉村更美、生態更好。
整治人居環境,從“四位一體”到“六位一體”,從“六治行動”到“三棚整治”,全市農業農村干部將改善與提升鄉親人居環境質量作為重大使命,在奮發有為中盡情展現“家園秀美、環境清新、生態宜居”美麗啟東形象。
十年數據對比,喜看面貌全新。持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回收與分類,集中收運及處置率從不足三成提升至100%﹔從零敲碎打到實施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服務外包,鄉村環境面貌常態潔淨﹔強化“廁所革命”,總體普及率達99%。
秀麗鄉村,美無止境。持續提升農村沿路、沿河風景,累計整治破落建筑及“三棚”4萬多處,消滅黑臭水體130多條﹔集約化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村級覆蓋率達98%﹔建成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鎮村垃圾站密閉化改造及“池改桶”率達100%。
緊盯污染防治,深化環境秀美。2021年,全市主要農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控產品應用覆蓋率攀升至85%﹔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7%,規模養殖場治理率達100%﹔回收廢棄農藥瓶及農膜250多噸,回收率達93%﹔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本報特約記者 姜斌 通訊員 盧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