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新春走基層丨淮安合心村:土地流轉“轉”出新景象

楊維瓊
2023年01月31日07:5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合心村新建的健身廣場和公共廁所。冷士華攝

合心村新建的健身廣場和公共廁所。冷士華攝

“村裡的變化蠻大的,別的不說,這個健身廣場跟我在城裡見到的沒兩樣。早上我去跑了會兒步,舒坦!”正月初八,在老家過年的胡漢清對家鄉的變化感慨不已。

胡漢清是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流均鎮合心村村民,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10多畝田地一度撂了荒。在合心村,像胡漢清這樣的村民不在少數。上世紀90年代起,年輕村民紛紛外出謀生計,村裡隻剩下婦孺老幼。

“單戶流轉提不上價,很多村民隻能將土地低價或者免費給人種。”村黨總支書記冷士華介紹,經過多番走訪論証,村兩委決定通過“盤活整貸”的方式將農戶手中分散閑置的土地流轉到村集體,由村裡出資平整,再通過公開招標以每畝每年約1100元的價格承包給種田大戶。他說,以前一袋米、一袋面就可耕種鄰居一畝地的情況消失了,村民的土地權益得到了保障。

4年前,村民陳學忠把近5畝土地流轉后沒再外出,選擇留在村裡給種植大戶打工。“現在光土地流轉費每年收入3800元,平常幫種植大戶平整土地每天能掙150元,除草、澆水、拌藥這些農活兒按每畝50元來算,一年能有2萬元收入。” 他說。

目前,合心村土地流轉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套穩定的工作流程,每年9月與農戶商談流轉事宜,10月發放流轉費用,11月向種植大戶交付田地。“我們把零散地調為整地,把小田變成大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村裡還出資疏浚了8條溝渠,解決水利問題,實現了畝產提升。”冷士華說,得益於土地流轉,村民每戶增收數千元不等。去年10月,胡漢清在外地務工時就收到了8000多元的流轉費。

土地流轉為農業規模化種植提供了條件,也吸引了一些年輕人返鄉創業。仇建城先前在外打工,結婚生子后選擇回到家鄉。2020年,他從村集體承包了140畝水田,其中50畝用來種植水稻和小麥,90畝用來養殖魚蝦,每年能有20多萬元收入。“鎮裡每年組織我參加兩次技能培訓,請專家一對一輔導養殖技術、種植知識。”下一步,仇建城計劃再適時擴大種養面積。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土地為天然富硒地塊。2022年6月,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與合心村簽訂協議,流轉土地25畝,目前已經開展富硒小麥種植試驗。冷士華表示,等試驗結果出來進行申報拿到批文后,村兩委將把流轉的土地主要用於規模種植富硒稻麥,屆時土地流轉的價格還會再提高。“村裡也會將流轉所得收益拿出一部分向村民進行二次分配,讓大伙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也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發展。”他說。

(責編:李靜曄、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