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村企联建开启乡村振兴"共赢"模式

2020年08月25日07:50  来源:淮安区报
 
原标题:我区村企联建开启乡村振兴“共赢”模式

  为贯彻落实好省、市关于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部署和要求,推动村企对接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我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发展、三年见成效”的规划,围绕“镇镇有亮点、村村有项目、企业有盈利、农户得实惠”的目标,以制度为抓手,以政策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以考核为导向,全面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开启乡村振兴“共赢”模式。

  “我们刚与江苏银行淮安分行达成了合作协议,淮安分行每年采购我们的‘塘河桥’香米10万斤,通过线上平台积分的方式对客户进行销售。这样既解决了村里大米销售问题,也宣传了我们的大米品牌。而且银行的客户食用优质香米,也会提升客户对企业的好感,帮助企业稳定客户市场。”车桥镇蛇峰村党总支书记万士俊说。说起村企联建,万士俊非常有感触。以前提到企业进村,都是寻求援助,寻求支持,如今企业进村,是寻求合作,寻求共赢。思路的转变,也折射出了当地乡村振兴内涵的提升。前段时间,村里融资出现困难,江苏银行淮安分行通过村易融“绿色”通道,仅用15天时间就帮助村里办理融资70万元,解决了农资采购、农机具采购及土地流转等方面缺少周转资金的难题。同时,蛇峰村也成为江苏银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金融产品——“阳光扶贫贷”的试点村,为江苏银行探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提供支撑。

  8月8日,山阳街道成功签约一个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淮安健康科技城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这也是我区贯彻落实省、市“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以来收获的最大“订单”。据介绍,淮安健康科技城占地约50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1000亩,高效农业用地面积约4000亩,计划建设集医疗科技、养老康养、农业科技、农业观旅、健康社区等为一体的产城融合项目。淮安智能制造产业园用地面积约600亩,以“科技制造、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三大产业为主导,构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配套建设农房改善、安置小区以及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水系及市民公园等。项目计划通过5年时间的序时推进,打造出一个具备文化、农业、田园、生态、游乐、休闲、科技、度假等多功能的“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小镇”。

  一个个项目的签约落地,一个个活动的缤纷开展,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共赢”模式,也掀开了我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推动活动向纵深开展,我区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动村企联建。同时,建立了常态对接机制、定期交流机制、挂钩指导机制和下沉服务机制,把村企对接活动做优,把交流互动形式做活,把指导督促推进做细,把专项工作服务做实,有效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同服务的工作合力。

  在政策支持上,我区一方面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统筹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向上争取、减免税费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村企联建项目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加大行政审批支持力度,将村企联建项目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范围,“打包”办理申报、土地使用、环评审查等事项,精简流程、材料,缩短办理时间。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联建村综合推进农村承包“三权分置”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集成改革,放大改革效应,促进联建村振兴崛起。截至目前,我区已经有143个涉农村居成功签约村企联建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赋予了新动能。(张攀江)

(责编:唐璐璐、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