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龙·舞起来”系列报道

江阴靖江双城记:共建园区15年 跨江融合新实验

人民网记者朱殿平、王新年、吴纪攀

2018年12月17日00:00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到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协同发展”。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省,有两座隔江相望的城市江阴和靖江在协同发展上已经悄然探索15年,新近他们又提出了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的行动计划,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让实验区实现“产业共进、设施共建、民生共享、生态共美”。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被视为两地跨江融合的主阵地和驱动器。

   一江之隔,苏南的江阴发展快,长江岸线早早吃紧,靖江同样优质的岸线彼时则相对宽裕。2003年8月29日,在省级层面推动下终于促成了江阴到对岸共建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并于3年后获批为省级开发区,正式更名“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这个跨越行政区划合作园区的国内首创之举,在为江阴赢得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靖江的经济实力。

   来自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的调研数据显示,到2017年,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亿元,规模工业产值20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亿元,经济总量分别占江阴和靖江的5%、10%左右,成为全省南北合作、跨江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作为从江阴交流过来的干部,两地协同是靖江市委书记赵叶长期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过去15年是江阴联动带动,现在是靖江主动融合,“核心是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协同化问题,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促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同时也要坚持同城化理念推动两地实现教育、文化、卫生资源共建共享,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独居特色的跨江融合小城市组团。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也表示,在加快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上,江阴、靖江目标一致、愿景一致,下一步就是步调一致、合力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探索搭建更多覆盖两地的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逐步实现两地公共服务制度、服务标准、服务内容的同城化,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文明创建、平安法治等社会治理合作。 

“新扬子”从江阴转战靖江后实现扩能升级做大做强,图左为“新扬子”船厂,图右为江阴城区 记者王新年摄

   产业协同强起来 

   靖江是江苏的造船工业重镇,龙头船企“新扬子”则是从江阴迁过来的。“当初如果我们没有跨出这一步,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张宏飞忆起过往企业发展史作此感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江阴的一个修造船合作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2005年跨江建厂成为其事业做大的重要里程碑。

   庞大的船企迁建非朝夕之功,从2005年“新扬子”开工到2013年“老扬子”搬迁,新旧交替长达8年之久。“老扬子”撤场后,江阴将腾出的沿江400亩厂区改造为船厂公园,相应的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活岸线,以满足市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而就在转战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后,“新扬子”占地增至3000多亩,使用长江岸线超过3公里。

   “借着搬迁之机,我们完成了扩能升级。”张宏飞说,“新扬子”造船产量很快实现了“三级跳”,从2009年完工造船153万载重吨,到2010年218万的载重吨,再到2013年的363万载重吨,用不到5年时间使扬子江船业的年造船产量增加了10倍,“新扬子”也成为中国建厂速度最快、生产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新建船厂。他亦告诉记者,“从2007年上市至今十年间,我们创造了500亿元的总利税,换句话说每天创造利税上千万元。”

   除了扬子江船业,在两地政府的引导下,包括新长江实业集团、中船澄西船厂、电工合金、大明重工等一批江阴企业均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投资了大体量的优质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了200亿元。目前,该园区形成了“特色冶金-机电-汽车零部件-特色车辆”“特色冶金-钢结构-船舶修造”两条产业链以及船舶、汽配、冶金、机电、钢结构和港口物流六大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指标在江阴、靖江两市的占比最高峰分别达到7%和20%,为园区持续发展打下了厚实的产业基础。

   “江阴给资金、带项目,但决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结合双方优势所做的决定,是互利共赢的结果。”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党委副书记孙明江说,园区设立后为一批有强烈扩张欲望的江阴企业开拓了新阵地,促成了一批企业裂变式发展,也为江阴推进沿江企业退二进三、打造国际花园城市腾挪了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南岸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注入,特别是借鉴苏南先进的经营开发理念,靖江市牢固确立了“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理念,探索了市镇联动建设园区、政企合作开发新城等一批创新举措,开拓了靖江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的新格局。从2003年开始到2017年,靖江市财政收入增长了近14倍,县域经济总量苏中领先,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未来,我们双方要逐渐变成一个产业协同区,像江阴的造船到了靖江,靖江的纺织可以向江阴的纺织园区集聚,就是你可以过江,我也可以南进,彼此的产业资源打通共享,我们政府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导资源能够充分的配置。”赵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 

   

江阴大桥一桥飞架,大大便利了江阴靖江两地的人流物流往来 记者吴纪攀摄

  同城一体融起来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成立之初,江阴、靖江以9:1的比例共同出资1亿元注册了投资公司运作园区,同时对投资收益有个约定即10年内滚动发展不分红。这就为经济发展反哺社会民生提供了财力支撑。

   71岁的施荣海老人刚搬到130平米的新居不久。活了大半辈子,他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能住上这么大的新房子,家门口变成了樱花大道,晚上还有街角公园可以拉拉二胡。在合作园区创办前,他们八圩镇、东兴镇一带可都是偏僻落后的农村。

   这个学期,园区小学又迎来了新一波学生。自2016年秋季投用以来,这所新建的现代化小学解决了附近4500多户拆迁安置家庭子女的就学问题。“原先叫八圩港小学,设施简陋,房屋都被鉴定为危房。园区发展起来,民生投入也有了,老百姓的怨言少了,我们看着也高兴。”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宣传统战委员陈荣坤说。

   据统计,本着“为靖江人民做事、为江阴人民争光”的理念,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先后投资1.5亿元建设水利枢纽、幼儿园、小学、垃圾中转站、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加快园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30公里的骨干路网已经打通,新增各类绿化面积70万平米,道路亮化率达到90%。 

   15年来,园区基本形成了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社会事务由靖江负责的合作模式。与此同时,伴随合作交往的加深与设施共建的加强,两地市民群众之间的融合也在日趋紧密。江阴人偏爱靖江的自然风光和江鲜美食,靖江人则留恋江阴的现代气派与商业繁华。

   连接两地的江阴大桥已经通车近20年。“早上从家里出发,开车过江阴大桥到公司,不堵车的话也就半小时。”张宏飞告诉记者,跨城上班早已不是问题,公司里不少员工都是家在江阴的。除了自驾车,两地之间的城际公交15分钟一班,每天也有100多个班次。事实上,靖江的高档住宅小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江阴人置业,安家靖江、江阴上班也愈加常见。

   今年8月29日,靖江、江阴两地政府携手将八圩—黄田港、九圩—韭菜港渡口向上游搬迁整合至上五圩—申港河口。老渡口搬迁牵动不少人的心。当天上午11点35分,靖江八圩港渡口迎来最后一班乘客:7辆车中有3辆都是对岸的“苏B”牌照。“最后一班汽渡,我专门来体验下。”江阴人张一斌说,“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地级市,但是靖江和江阴的感情不同,老百姓心底也是有情结的,渡口搬迁两个地方的老百姓都特别关注。”张一斌住在江阴市区,离江边不远,天气好的时候,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从江阴过来靖江牧城公园看日出。不约而同,来拍照留念的靖江人张永钢则说,“江阴有万达广场,我经常带孩子去逛,过个江就到了,还不跟在靖江差不多。”

   靖江市长叶冬华表示,八圩、九圩汽渡搬迁为靖江节省了近百米长江岸线,也为优化沿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江阴腾出的老渡口将打造成‘江阴外滩’,靖江的老渡口地块也将与未来的‘城市阳台’一起,书写靖江沿江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他说。 

   在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看来,江阴、靖江具备了城市比邻、大桥互通、文化相近、互有需求、互补性强、已有跨江融合载体等条件,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有着良好的实践基础,两地发展同城化可以达到1+1>2的效应。 

   陈金虎表示,创建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就是要致力于打造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有影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显地位、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当标杆的实验区,要将实验区打造成跨江融合的先行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区、长江大保护的样板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责编:王新年、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