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四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

2020年08月11日16:17  来源:南通日报
 
原标题:海门“四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

月初一场暴雨过后,海门常乐镇麒新村党员志愿者朱惠忠在村里巡查,发现一农户家附近涵洞堵塞,雨水淹到了宅前,便主动找来工具,疏通涵洞。村部负责人获悉后,在朱惠忠“党员党性增值银行”本上,记上20分。

去年12月,海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当地探索推行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法治、自治、德治、综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村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法治惠民零距离

“多亏海门司法行政在线的律师,解除了我购买保险的后顾之忧。”前不久,四甲镇的张大妈计划为自己买一份商业保险,但面对复杂的保险法律文书,心中忐忑。她将相关材料拍照发送至司法公众号后台,后台律师快速研判,将其中的利益点和法律风险一一列出,指导张大妈购买了适合自己的保险。

海门在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同时,将公证处、法援中心等法律服务资源导入海门司法行政在线微信公众号,实现“微服务、微咨询、微活动”等功能有机整合。今年以来,依托互联网,已开展法律咨询服务逾1000次,惠及群众2000多人。

海门还不断优化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在区、镇建立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各行政村设立司法行政服务站,各村(居)小组配备法律服务联络员,使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法律门诊”,面对面点对点化解处置低收入人口中老人赡养、私人借贷、危房改造、邻里纠纷等涉法问题。

此外,当地整合司法行政和法律队伍等资源,创新实施“点援”“联援”“巡援”“网援”“评援”五援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居法润民生微信群、行政诉讼和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聚焦减证便民,打造了“快速跑”“就近跑”“反向跑”等公证便民服务新通道,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6大类15项公证事项,实现了群众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的承诺。

今年以来,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群众满意度100%。 

村民自治聚民心

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海门街道建南村成立专门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赢得了民心。6月的一天,村委要对仓库门窗进行改造,村监委成员冒着烈日,与村干部一起,通过现场对比产品规格、质量、价格等,确定生产商,并全程参与施工监督,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最优质的工程。

推进村民自治,村民小组长是关键。海门注重对村民小组长队伍的推选、培养,每个村民小组长既是矛盾调解的“老娘舅”,又是平安的“守护员”、便民的“服务员”。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召良村村民小组长刘天意在入户巡查时,发现3名外籍人员形迹可疑,立即报告。后经当地警方查证,3人中,一个为非法入境人员,另两个属非法滞留,当即依法进行了妥善处置。

海门重视村民小组作用,推行“1234工作法”(即在每个村民小组中建立1个党小组,形成村民小组议事会与村民自治理事会2项机制,明确矛盾调解、平安巡查、便民服务3大职责,推行“微组织”“微信群”“微服务”“微文化”4种形式。)今年以来,全区各村民小组长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超10万人次。

德治筑牢新风墙

早在10多年前,海门四甲镇就率先开设“道德银行”,引导居民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开展志愿活动,参与情况作为“道德存款”存进“银行”。这一做法,如今已在全区推广,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建成中心总行、区镇支行、村(社区)网点共301个。

在今年7月“江苏好人榜”上,海门曾嬿荣列“敬业奉献”类“江苏好人”。曾嬿2009年国外学成归来,在海门创立了“苏洪鲜食”生鲜品牌,先后吸纳971名“4050”人员就业,扶持500名微商成功创业。企业还在四川、陕西、新疆、海南等地建立了27个订单种植基地,先后带领近7000名农民脱贫致富。

海门注重榜样模范引领和文明实践培育。近年来已产生17名“中国好人”、29名“江苏好人”和307名“海门好人”,还评出各类榜样、模范逾3000人,其中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1人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在江苏省文明办组织的社会道德指数测评中,海门列南通县(市、区)之首,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疫情防控期间,海门有近2万名志愿者参与信息排查登记、卡口值守、代买服务等,累计解决实际问题超15万个。今年以来,全区有6282名党员干部开展“户联系”,人均服务时长超100小时。

综治管理更精准

“请向指挥中心报告一下今天工作开展情况。”“我正在复兴新村巡查走访,现场提醒劝导文明停车,同时协同社区处置了一处消防安全隐患。”6月10日上午,海门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启用,“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各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也同步推进,实现了“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基层治理模式。

7月28日,某品牌汽车销售部将销售车辆停在道路及绿化带上,指挥中心接报后,随即调度联系相关部门实地查核,督促店主当即整改。

今年以来,海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天网工程”“智安村居”等建设,强化风险预警管控,确保农村地区和谐稳定。此前,根据网格划分要求和“综合网格+专属网格”思路,还将全区301个城乡社区划分成1141个综合网格,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法,提高精准防控、精细治理、整体联动水平。在区指挥中心和11个镇级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下,网格员累计流转办理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各类事件29.9万余件,办结率达99.9%,群众满意率超过90%。 本报通讯员 俞新美 本报记者 陈静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