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桑蚕产业致富他乡 助广西环江贫困人家脱贫

2020年08月17日15:43  来源:南通日报
 
原标题:海安桑蚕产业致富他乡

“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以前有病无钱医,现在医药能报账……”

今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在环江的脱贫路上,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和海安鑫缘集团起到强力推动作用。

10多年前,海安鑫缘集团来到环江县投资兴业,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让江苏海安与广西环江共唱脱贫最炫民族风。

东桑西移

环江贫困人家养蚕脱贫

6月28日,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仪凤村大屯屯,村民谭秋兰将今年养殖的第四批蚕茧卖了出去,有100多斤。

谭秋兰全家4口人,大儿子读中专,小儿子读幼儿园,丈夫谭永杰患有慢性病。她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政府产业奖补政策助力下,一人种桑5亩,每年养蚕9批,每批收入2000多元。这是她家除种植7亩优质稻,到村里果场打零工外的又一笔收入。

谭秋兰说:“2015年,我们家建了新房,如今大儿子念中专马上就要毕业了,小儿子也在上幼儿园了。不久的将来,希望我们一家也能在县城买房买车。”

眼下,环江县的蚕茧已经上市,在蚕茧收购市场,工作人员正忙着过秤、算账、付款。看着白花花的蚕茧变成口袋里的钞票,蚕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环江县大才乡村民老莫拿着钱笑道,“这是今年的第六批蚕茧,卖了5300元。”

2006年开始,鑫缘集团重构产业战略布局。2007年9月,在国家政策“东桑西移”的大背景下,环江县每年能多批次养蚕的自然条件被挖掘,鑫缘集团在环江县设立广西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鑫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储呈平充满信心地说:“环江有栽桑养蚕的历史传统,我们和那里30多万少数民族蚕农一起推动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并实现小康之梦。”

江缘公司已在环江县12个乡镇设立39个鲜茧收购站点,年收购鲜茧900多万斤,蚕农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之前,我们养蚕都是当作副业来做的,就是在房前屋后种一点儿零星的桑树,卖蚕茧要去很远的地方,价格也很低。”环江南大门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环江县特聘农技员韦朝东介绍,“江缘公司来了之后,出售就在家门口,价格也逐步提高,蚕农的积极性很高。”

“2018年,我们开始和江缘公司合作,成立了‘驯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一个500多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我们统一育种、统一发放、统一回收。”驯乐苗族乡康宁村党支部书记欧应榜兴奋地说,“现在合作社成员有200多户,年产值350多万元。原来我们村有贫困户120多户,其中65户养蚕后脱贫。”

环江通过与海安的合作,茧丝综合质量广西第一,成为中国优质茧丝加工基地县之一。目前,全县种桑近20万亩,养蚕农家近5万户。2019年,蚕农养蚕总收入超过13亿元,在全县农业产值中占25%左右。

收购茧企

拉动环江县域经济增长

在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的缫丝车间内,蚕茧煮熟的味道扑鼻而来,一群村民穿着鲜艳的毛南族服装,穿梭在一排排自动缫丝机间。

江缘公司副厂长谭红昌是一名“老丝绸人”。“我原来在这里国营茧丝绸企业上班,企业面临破产时,我们都人心惶惶。”谭红昌回忆道,“后来公司被江缘公司收购,还聘用了原先的全部工人。我被公司提拔为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向鑫缘学到先进的管理方法。”

10多年来,江缘公司不断夯实桑蚕产业基础,完成老厂一期改扩建和二期工程的扩建项目,现已拥有36组自动缫丝及全套生产辅助设备,厂房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具备年产900吨白厂丝的生产能力,成为环江县屈指可数的利税大户,还为环江县提供了116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江缘公司在环江整个茧丝绸产业中起到了带头和引领作用。环江县茧丝绸协调中心主任廖万否说:“江缘公司有效拉动了我们县域经济增长。2019年,全县茧丝绸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

“我们刚来环江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员工、蚕农家庭非常困难。特别是毛南族的发源地——下南乡,我们走访以后,对家庭困难、有劳动能力的百姓,通过动员、培训,优先安排到公司就业。”江缘公司总经理周时庆介绍,“我们紧紧依靠鑫缘总公司的出口优势、资金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保证正常生产,保证现金收购不打白条,保证老百姓所有蚕茧都能卖得掉,实行保护价收购。”

浓浓深情

海安环江共筑小康之梦

10多年来,江缘公司在夯实桑蚕产业基础的同时,不断追加投资、振兴产业、回报社会。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广西扶贫龙头企业名单,江缘公司赫然在列。

江缘公司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积极为贫困户排忧解难,积极安排贫困户子女就业。目前在企业工作的职工中,有52人来自贫困家庭。

有江缘公司在,就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户的蚕茧卖不掉。这是海安管理者常说的一句话。

走进江缘公司,宣传栏上一张红色的感谢信分外引人注目。壮族姑娘罗玉莲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患有多种疾病,丈夫两年前下岗。在她急需治疗的时候,公司从总经理到一线职工,纷纷慷慨解囊,为她凑足了医药费。罗玉莲感激地说:“在江缘公司工作,让我体会到江缘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有了这份帮助,我能够及时得到治疗,也让我更坚定信心去战胜病魔,尽快走出困境。”

“这几年,江缘公司在环江发展,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和政府的关心。可以说,已经深深地扎根环江。”储呈平透露,如今公司的销售规模已近4亿元。“我们对在环江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计划投入2亿元,用3年的时间,投资兴建高标准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茧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个园区的建设将使整个环江的茧丝绸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届时,我们的销售规模将翻番,同时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表示,“希望海安、环江两地深化交流合作,健全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在教育、劳务输出、产业转移、医疗服务等方面打造更多的合作品牌,共推高质量发展,让双方的友谊再上新台阶。”

2000公里的空间距离,阻隔不了海安与环江之间浓浓深情。海安在环江这片山乡,织就“新丝路”,助推环江蚕桑产业“破茧重生”,共同唱响小康之歌。 本报通讯员 吴 薇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