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降低了写作套路的可行性

2020年08月21日09: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高考已经降低了写作套路的可行性

  从小学开始,“套路”就伴随着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实践,“冒雨送伞”的父亲一个接着一个、“带病做饭”的母亲一茬接着一茬。即使到了高中,“套路”从简单的情节变成了更华丽的辞藻堆砌和所谓的“五段三层法”“七段论”等。层出不穷的“作文宝典”,很少教人如何进行阅读积累、生活观察,充斥全篇的都是各种“万能”结构和语料,仿佛作文是一道可以简单套用公式的算术题。

  如果说高考作文晦涩难懂只是行文风格“不受人待见”,那么把考场作文套路化则是彻头彻尾的方向性偏差。比“读不懂”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则是通篇采用“作文套路”,生拉硬扯说一些正确的废话。读是读得懂了,可僵硬死板,言之无物,透露出一股“八股文”气息,倒不如不读。

  作文套路化的风气绝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目的与手段的本末倒置。写文章本应是个人抒发情感、阐明观点的表达方式,名言警句、论述结构不过是方法和手段。而在学生套路性作文中,情感的真实和观点的独特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些拿来即用、毫无个人思考可言的“作文套路”,反而成为学习重点。原因也很简单,不过是它们易于掌握,并且有助于提高分数。

  在某知识分享平台的专栏中,有作者分享了大量“实用有效的神奇套路”,并称“提高语文作文,在短时间内应该以发掘套路为主,而不是提高语文素养,因为等不起”,下方的评论留言中更是有众多好评。

  好一个“等不起”,乍一听还有几分道理,考生在“决定人生”的高考中,自然是要花最少的时间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但是,如果一开始就以此为导向,甚至以套路为“纲”,作文的全部意义都只在于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那么被套路的究竟是作文,还是考生呢?

  归根结底,用“套路”应付作文的实质就是“走捷径”。一篇优秀作文需要真实的情感、独立的思考和流畅的表达,这些无不建立在长年累月的阅读、观察和思考之上,但是,有了速成“套路”,一切努力好像都可以省略,直达“高分”彼岸,美其名曰“提高学习效率”。

  古往今来的无数经验告诉我们,但凡是“捷径”,多少都会有其陷阱。套路作文或许可以应付得了当下的考试,却弥补不了思想的缺失,真正的作文训练要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成长,感情变得丰富厚实,而不是把所有功夫都放在套路上。以时间不够、等不起为理由钻研作文套路,才是真正在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在高考作文题目紧跟时代、不断创新的背景之下,这种套路恐怕也不能一直“香”下去了。拿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来说,无论是全国Ⅰ卷涉及的历史人物评说,全国Ⅲ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还是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等等,都在考察学生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深度思考,检验学生能不能从多元、辩证的角度看问题,而这些都是“套路”所不能给予的。可见,高考作文灵活创新的出题导向,已经大大降低了“写作套路”的可行性。

  鲁迅先生曾在《作文的秘诀》中,毫不留情地指斥所谓的“作文秘诀”,“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写作套路”可谓与鲁迅的“秘诀”背道而驰。到头来,把“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挂在嘴边的拥趸,无意中可能自己也中了以“套路”为噱头的谋利者的套路。 (何小凡)

(责编:马晓波、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