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环境整治经验与启示:从采煤区到人居示范区

2020年09月23日07:19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从昔日采煤区到人居示范区

从3月到7月,徐州市铜山区人居环境的“美”,先后3次惊艳全省全国性会议——3月底,铜山在全国人居环境整治会议上作经验介绍;6月初,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铜山召开;7月底,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徐州召开,与会者观摩铜山区两个村……铜山美丽乡村的气质,提升了江苏乡村振兴的成色。

今年,是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结账交账、决战决胜之年。作为“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和徐州市乡村振兴先导区,铜山在全国、全省会议上频频亮相,启示了我们什么?

——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能只抓“收入小康”,等有“余钱”后,再补人居环境短板。越早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本越低,乡村越能留住人

铜山环绕徐州主城区,地广人多,四省交界,又是曾经的采煤区,农村人居基础条件较为薄弱。铜山区委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集中力量,协同推进,坚决打赢这场重大民生工程攻坚战,为苏北地区建设更高水平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探路。

整治不是“搞卫生”。铜山把1272个自然村研究透,将乡村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富民增收等“植”入其中,通盘系统考量。2018年7月,铜山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即“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改善”。其中最大的创新点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统领涉农部门乡村振兴所有资金和项目,合并同类、统筹实施,防止各自为战、资金分散,提高农村综合整治效益。

3年分类实施,不求“一口吃成胖子”。他们对100多个基础条件较好村,按照有富民产业、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等“十有”标准全面提升;对1000多个基础条件一般自然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等“六无”标准整治。目前,已建成140个示范村、1013个达标自然村;对基础条件太差、群众搬迁意愿强烈的村庄和四类重点对象,则实施整体搬迁。

汉王镇是全国乡村治理先进镇。傍晚,记者漫步依山傍水的紫山村文化广场,只见村民们跳广场舞、打篮球、玩滑板开心得很。谁也没想到,昔日“脏乱差”村庄经过整治后,迅速变身网红打卡地,村民建书院、搞民宿、卖汉服,三分之一农户涉足文旅产业,致富一方。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谢里夫考察后都称赞:“这个村庄热闹又美丽。”

“经济欠发达地区搞环境整治,表面上是缺钱,实质是缺思路和创新。”铜山区委副书记刘光明说,区里集中财力加大投入,但不包办,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近几年,区里累计拿出3亿元,对整治合格村庄奖补,发挥撬动效应,以实现全域整治、全面提升、全民参与。这“三个全”缺一不可,缺一个都事倍功半。

——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满足于补短板、强弱项,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标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基础

克服“单打一”,铜山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做到“两兼顾”:一是兼顾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提升;二是兼顾农村公共交通、改水、改厕、卫生服务站、小学校恢复、环境建设“六个同步”,立足现在、放眼长远。

3年补短板的成绩单值得一说——清理各类垃圾127万吨、乱搭乱建72万平方米,整治公共空间2.1万亩;建设农村道路706公里、改造危桥154座、建成镇村公厕1953座;“户户通”农户数达到22.3万户,恢复一批农村教学点;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天然气镇镇通,实现镇村公交、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镇和行政村水冲公厕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68%……一句话,铜山农村功能配套齐了、变美了。

可铜山重内涵、不满足。明年“三农”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铜山及时跟进,调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定位,率先对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提升乡村治理内涵上求突破。

在棠张镇,全镇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有机垃圾循环利用模式,一点不输大城市,甚至还有所领先。

沙庄村1组73岁徐贵兰,每天都会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桶——厨余垃圾投绿桶、其他垃圾放灰桶。“保洁员上门收,收一笔,在‘有机垃圾积分银行卡’上记一分,达到一定分,就可换食盐、酱油等奖品。”

棠张镇是国家级菜篮子基地,4万亩蔬菜占到徐州供应市场的八成。烂剩菜叶,加上各户厨余垃圾,全部进了村里3个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日处理总能力6.5吨。

“垃圾投进机器,24小时成肥。”在高庄垃圾处理中心,操作员孟苏玉告诉记者,每50公斤垃圾,能产5-7.5公斤有机肥,最适合蔬菜瓜果施肥,实现有机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如果不是目睹,记者很难相信,令大城市头疼的厨余垃圾处置,在棠张镇竟迎刃而解,全省都不多见。

整治是基础,养护是关键。铜山在全省率先推出“六面一体”综合养护法,即农村水面、路面、坡面、墙面、家前屋后面、绿化带里面一体养护。其超前精准的实践,吸引省内外多个城市前来考察取经,出现“逆学习”的喜人景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整给“别人看的”,受益者和评判者都是农民自己。要避免整治“时尚化”,失去“乡土味”,脱离农村实际

铜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眼问题导向、着力“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面子工程。越是自然条件差、经济薄弱地区,越不绕道走;相反,整体推进、合力整治力度越大。

当有的地方选择省国道沿线整治、栽“盆景”时,铜山却啃起“硬骨头”。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建中介绍,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等四大片区,既是工程量大的整治难点,又是农民最关心的热点。区里急农民所急,优先开展四大片区整治,先后开出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山村风貌、水乡风情、田园风光和特色保护等6类特色主题菜单,供村民选择。依山造势、临水取景、因地制宜,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不搞大拆大建,这种以增进农民福祉为目的的整治,受到农民拥护,有效规避了“用力过猛”和“鸡飞狗跳”。

在微山湖畔的柳泉镇北村村,600多亩荷花盛开,游人如织,周末时有上万人前来赏荷游乐。可几年前,这里还是靠采石和打鱼的偏僻渔村。环境整治后,这里停了采石场,转做渔村主题公园,由村民自主设计,保留了渔村本色风貌。

“我们也曾花大钱,请北京和浙江专家来设计,结果中看不中用。”柳泉镇北村村党委书记刘广铎回忆,比如他们设计的道路直来直去,而且都是5米宽的水泥路,这得拆多少房子啊?还让农房外统一贴瓷砖,统一种飞毛絮的法国梧桐,没一点山村味了。他们不贪大求洋,发动本村能工巧匠就地取材,利用山石、老树、磨盘等就近设计改造,效果反而出奇地好,还省了大笔设计费。

环铜山区有大小700多座山头。近几年,农村生活品质提高、农民舒心富足,田园变乐园、果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大山都尽收眼底。(林 培 王 岩)

(责编:萧潇、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