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塘马村一角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塘马村因抗战时期的“塘马战役”而闻名。新四军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血战塘马,双双牺牲。由于地处偏僻,这里曾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
近年来,塘马村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文艺塘马,睦邻原乡”的目标,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模式运作,优化自然环境、唤醒沉睡资源、构建睦邻关系、引进文化元素,推动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让塘马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为远近有名的网红村。
走进塘马,一幅充满韵味的“村美、业兴、人和”的清新画卷正在这块原乡大地上徐徐展开……
天刚蒙蒙亮,种田“老把式”谢荣祥就扛着锄头前往村口的“我家自留地”干活了。6、7月份多雨,积压了不少农活,8月份又遇高温,为了确保客户每周都能收到新鲜蔬菜,谢荣祥只能抓住一早一晚打理农活。
谢荣祥今年67岁,是塘马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多年里,他在种好5亩承包田之外,靠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一年下来,水稻收成最好的年景也只有5000多元收入。即使加上打零工的收入,他一年赚钱也不足2万元。
2017年,塘马村入围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村庄,“我家自留地”项目开始落地运营。当年,谢荣祥就把土地流转给美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心当起了“田园管家”。
人民网了解到,“我家自留地”项目是将村民闲置土地流转给村里,村里统一租给美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美田公司则通过分割成块,聘请本地菜农当“田园管家”,让城市居民与游客以每年支付3000元认领一块地。认领者既可自己种,又可请“田园管家”代种。每周定时将新鲜蔬菜送货上门。
谢荣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把土地流转给村里能拿土地流转费,在“自留地”里干农活,每天能拿100元工钱,一年下来,至少能拿3万多元。“干的还是农活,收入却有两份,既省了在外打工的开销,又享受到家庭的天伦之乐,我是越干越有劲啊!”谢荣祥边给豆角架扎绳子边笑着说。
据谢荣祥介绍,“自留地”的客户从刚开始的100多户发展到现在已有260多户,客户越来越多,“管家”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公司引进了优质种子,还请来专家进行种植指导,大家都铆足了劲学习新技术,只想把‘自留地’越种越好,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蔬菜。”
塘马村党总支书记黄春洪介绍,塘马村现有常住村民159户、532人。之前,各家承包地各家种,收入太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只能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今,目前有20多位种菜能手当上了“田园管家”,还有一些村民在自己家中创业当“老板”。
据介绍,自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来,塘马坚决杜绝大拆大建,坚持“轻介入、微改善”,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精心实施各种景观提升、农户改造、节点设计、景观小品、生态驳岸建设,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让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村内阡陌纵横、稻田肥沃、风景秀丽、风貌原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流连田园风光、体验原乡风情、感受红色文化。(马焘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