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仪征一位退伍军人在农家小院连续24年升国旗

2020年10月02日21:29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原标题:江苏仪征新集:退伍军人在农家小院连续24年升国旗

姜士明升起的国旗。姜涛 摄

附近村民参加升旗仪式。姜涛 摄

  扬州网讯 (记者 吴生锋 姜涛)昨天早上6点,东方霞光万道,一轮红日喷薄欲出。一场简朴而又庄严的升旗仪式,在仪征市新集镇联盟村增产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举行。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退伍军人姜士明身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在两位年轻的护旗手陪伴下,将一面鲜艳的国旗缓缓升起。20多名乡亲自发地从周边赶来注目观看。他们说:“我们要以升国旗的形式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深情。”

  其实,自1996年以来,姜士明的农家小院已连续24年高高飘扬起国旗,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四乡八邻自发赶来参加庄严而简朴的升旗仪式

  昨天,联盟村村民孙志琴和保洁员孙大妈早上5点50分就赶到了姜士明家;旗手孙宇第一次作为旗手与退役老兵一道升国旗,他太兴奋了,将闹钟定时在5点10分,害怕睡过头,5点半钟就到了升旗点;新集镇李营村退役老兵丁永林前天从姜士明朋友圈看到国庆这一天清晨六点会举行升旗仪式后,也早早地赶到了…… 昨天,参加国庆升旗仪式的22人中有村民、党员、退役老兵、退休教师、在校学生,最亮眼的是年龄最小的于星辰,他才20个月大,是姜士明的小外孙。

  天安门升旗仪式扎根心中,他在自家小院升国旗

  1990年,姜士明经过层层筛选当兵入伍,成为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的一名战士。

  由于表现出色,姜士明入伍不久后借调到北京市国防办工作。这里到天安门广场只需要步行5到10分钟。“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一天清晨,姜士明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雄壮的国歌、鲜艳的国旗、三军礼兵铿锵的步伐,现场群众庄重的神情,深深地震撼了他。从此,他坚持清晨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无雨无阻。

  姜士明服役期间成了部队的通讯报道员,经常去《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送稿件,途中会经过许多国家部委办局大楼,每次遇到升旗时,他都会停下来行注目礼和军礼。有一次,一名荷兰游客向他问路,看到姜士明正向国旗敬礼,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中国,伟大!”

  1996年1月2日,姜士明退伍了。

  从繁华的北京回到了偏远的家乡,离开了火热的军营生活、看不到天安门升旗仪式,姜士明倍感失落,仿佛“掉队”了一样,辗转反侧中,他脑子里迸发出一个在家升起一面国旗的念头。

  3日一大早,姜士明就赶到仪征县城新华书店购买了一面国旗。这一面国旗是35元,是他身上仅有的钱。而那年,他结婚的床单还没有买。

  4日,他自己制作了旗杆。5日一大早6点钟,他就在自家小院里升起了五星红旗。

  从此,姜士明只要在家,夏天每天早晨6时升,晚上7时降;冬季早晨7时升,晚上6时降,从来没有间断过。

  他坚守一个人的“国旗班”

  一个农民升国旗,姜士明的举动让他的父母亲、妻子和周边的村民很不理解,都说他“当兵当痴了”“没事做了”。姜士明还是坚持一个人默默地升旗、降旗、换旗……10多年前,由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姜士明开始到贵阳、西安、洛阳和合肥等地打工。在外打工期间,每隔两三个月,他都要赶回家一趟换一面新国旗。

  24年来,从毛竹到自来水管、不锈钢管,旗杆不知换了多少根,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结实,现在的旗杆高10.81米;国旗也换了一面又一面,昨天换上的第45面国旗,是用新材料制成的,不变色不沾水,还防晒。姜士明将换下来的44面国旗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柜子里。“升国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我严格遵守国旗法规定。”他说,之所以经常更换国旗,是因为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所以一旦发现红旗褪了颜色,或者有破损,要马上换新。

  同村19岁的孙宇正在读技校,一直梦想能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姜士明潜移默化影响下,他对升国旗有了新的认识:“能亲手升国旗,是一种荣耀。”

  远在30里外青山镇的朱俊杰去年刚从北京市武警总队转业,昨天,他特地赶来一起加入升旗仪式,做一名护旗手。

  国旗下新添民兵书屋,爱国主义宣讲从农家小院出发

  30平方米,4000多册各类图书,数十件奖状荣耀证书、10多张桌椅……这是姜士明在自家院子里建成的一个简陋“民兵书屋”。国庆节这天,参加完升旗仪式后,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再一次听姜士明讲述国旗的故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姜士明说,现在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精神生活也要同步提升。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理当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姜士明回乡创业,做起了钣金的生意,渐渐地手上宽裕起来,就想着为乡亲们做点事。姜士明发现,村民们农闲之余没多少事可做,打牌成了最广泛的娱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村民精神上也富裕起来,去年8月1日,他自费筹办了“民兵书屋”,将很多村民从牌桌上拽了回来,读书看报、阅读交流,成了村民学习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精神加油站”。与此同时,联盟村党支部经常性地在“民兵书屋”召开学习会、党小组会。

  仪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了红色老兵宣讲团,进社区、学校、企业宣讲退伍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先进事迹。“这是一次深入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机会。”以前一直低调的姜士明这次积极参加,到周边学校、村庄等进行巡回宣讲,“我要一直宣讲下去,让‘爱国从热爱国旗开始’的观念,深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姜士明说。

(责编:朱殿平、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