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零距离”

2020年10月13日10:43  来源:淮安区报
 
原标题:我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零距离”

图为文明实践点里志愿者在教孩子们画画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区自集中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从制度保障、组织体系、特色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以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倡导因地制宜,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让文明新风吹遍全区每个角落。

政策先行

为志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我区严格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施方案》《关于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伍的通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8份规范性文件。

这些政策文件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实践所所长、实践站站长的担任作出明确规定,让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区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专门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和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让文明实践工作同经济建设工作一样,成为实打实的“必修课”和“必答题”,并将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措施予以制度化,有效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完善组织

让志愿服务激发内生活力

我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着重围绕阵地打造、工作人员配备和志愿者队伍组建等方面,完善文明实践组织体系。

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15个镇级文明实践所和334个村级文明实践站的阵地打造,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筑面积分别在10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以上,实现文明实践阵地的全覆盖。同时已构建起“1+15+334+X”四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其中“X”是遍布于全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健身广场等场所的若干个文明实践点。截至目前,我区已挂牌设立883个文明实践点,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在文明实践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区文明实践中心明确8名工作人员,每个文明实践所明确2名以上工作人员,每个文明实践站、点分别明确1名以上工作人员,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人组织、扎实开展。在志愿者队伍组建方面,整合全区志愿服务组织资源,以党员干部为主导、基层群众为主体,构建多元参与、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据线上统计,在“文明淮安区”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中注册的志愿者达1.6万人,18-35岁青年志愿者占一半以上,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专家等“五老人员”志愿者约占20%。

网络支撑

为志愿服务开辟“快速通道”

为满足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需求,我区投入近50万元开发“文明淮安区”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于2019年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主要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志愿者注册管理”和“信息发布管理(微信公众号)”等模块。其中“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模块,主要有制定服务计划、发布具体活动信息、志愿者参加活动打卡签到、活动过程积分、活动结束签退等5个功能,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和服务过程的量化跟踪。该管理系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以来,除团体性志愿服务活动之外,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共派发群众的个体性需求898单,每单需求由1-2名志愿者负责,先后有1576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接单率100%,累计服务时长1658小时。

根据一年来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区文明实践中心将在系统中新增“志愿服务供需双方互动交流”和“群众对服务满意度评价”两项功能,届时系统将形成“中心制单、群众点单、阵地派单、志愿者接单、老百姓评单”的完整活动过程“链条”,推动全区各类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更好地提高志愿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突出重点

让志愿服务产生“集聚效应”

我区注重抓好志愿服务与推进重点工作结合,使志愿服务活动在融入重点工作中找到落脚点和生长点。今年以来,区文明实践中心以紧急任务、社会热点、重要时节等为契机,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实践暖新春”“疫情防控志愿有我”“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文明实践助力文明创建”“高考保驾护航”和“关爱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志愿服务意识,推动了全区志愿服务工作向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下一步,我区将从完善制度建设、壮大志愿者队伍、扩大文明实践点覆盖面、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紧贴群众需求,把优质、高效、暖心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马东)

(责编:唐璐璐、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