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筑起回应时代呼声的回乡路

2020年10月14日15:51  来源:徐州日报
 
原标题:筑起回应时代呼声的『回乡之路』

布局合理、山水相连的倪园村。 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摄

官湖镇授贤村居民墙上精美的民俗画。

汉王镇峨山村的精品民宿。

马庄村农民乐团的快板表演。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从唐诗宋词中数不胜数的田园咏叹足见,在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然而,在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中,乡村与梦中田园一度渐行渐远,成为现代人怀旧的无奈慨叹。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变慨叹为回归。在“乡村振兴”的大旗引领下,我市紧紧围绕“培育特色产业、挖掘传统文化、打造田园风光、创建宜居村庄”这一主线,强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加入寻找梦中田园、留住记忆乡愁,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实践。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2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2个省、市两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正在加紧建设中。

旧日的青砖白瓦、渔舟泛波逐渐重现,今时的文明风尚、产业兴旺又开新局,我市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抓手,筑起一条回应时代呼声的“回乡之路”。

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

景观“城市化”、建筑“西洋化”、生活“空心化”的乡村,不是真正的田园乡村。建设田园乡村,徐州抓住的核心要义就是,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

倪园村位于铜山区伊庄镇西部,偏僻、贫瘠,曾是这里旧有的“标签”。自2017年全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工作启动,这里成为首批试点。“离开了门前屋后的半亩方塘、邻里乡亲的淳朴乡风,乡村就会变成既不像农村、也不像城镇的‘四不像’。”伊庄镇党委副书记张亚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思索,倪园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伊始,就重在挖掘本地特色,光设计院就请了两个,一个负责产业规划、一个负责建筑规划,排出的项目清单,在创建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增有减。”

如今的倪园,一派原真的田园风光。村内石墙老屋青瓦,布局规整合理,石墙石院石板路与山水相连。老牛车、独轮车、老灶台等老物件散落于古村某处,时不时勾起游人的旧日回忆,村内有大小广场6个,根据不同风格选择了树阵式、阶梯式、草坪式,还有环村游步道、登山道、环湖道。一间名为“倪园记忆”的小院里,时不时飘出醇厚浓郁的香油味儿。小院的主人尹龙祖辈几代都是“卖油郎”,出门打工多年后,他利用老宅重开香油坊,既是村中一景,也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刚刚获评全省第三批次特色田园乡村的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再过几个月,又将美得“不像话”,而像画。几年前,这里因一幅名为“时光隧道”的照片登上《国家地理》,而成为网红打卡地。3000米的黄金银杏路,让姚庄村声名鹊起。如今,姚庄把更多的“颜色”打造成了“特色”。民居墙壁画上了色彩明亮、饱和度更高的邳州农民画。屋前的空地,种上了各色的蔬菜瓜果,村里的主路上也被画成“彩虹步道”……这一系列的打造,让姚庄村有了另一个更诗意的名字——“色彩童话村”。

在建设田园乡村的过程中,我市在风貌塑造上,突出各自特色,努力让新型农村社区充盈传统气息、蕴藏乡愁印记、呈现田园风光。

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

工业化进程中,广袤的乡村被视作改天换地的最大舞台。然而,“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只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

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因煤建城,曾是江苏乃至华东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这两年,马庄转型生态发展,从原先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

原先充斥着工业气息的小村庄,如今越来越有田园乡村的模样了,但马庄对于特色田园乡村的打造并没有止步于此。“文化兴村”“文化立村”,是马庄人摸爬滚打探索出的发展信条。

这几年,马庄村不同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全年贯穿:春节有民俗文化演出、元宵节有灯会、三月初八有庙会、夏季有纳凉晚会,其他重要节假日还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元宵灯会最热闹的一年,十里八乡来了约有3万人。除了升国旗,马庄每月还至少播放两场电影;每半月出版一期板报、画廊;每季度举办一次文化知识科学讲座等,这些已成为马庄人生活的一部分。用村民们的话说,文化活动丰富了,让大家感觉“很温暖”,精神更加充实,工作生活中养老敬老、积极向上的氛围也就水到渠成了。

邳州市官湖镇授贤村在古时曾经有过“泥马驮赵君”孝行传说。依托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这一契机,该村以“崇礼尚贤”作为村庄精神,以孝道文化作为主文化基调,建设孝心廊,擦亮孝道精神,引领群众传承孝道美德,让孝道文化薪火相传。村民杜宁宁告诉记者:“我经常带奶奶在村里逛逛,她喜欢来这里,我也挺喜欢,感觉挺受教育的,是润物无声的那种。”

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更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我市以文化传承,留住乡村的“魂”,让乡村振兴多了一分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

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提升生活品质上着力,提升幸福感;在富民渠道上发力,焕发田园的活力;在可持续发展上用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让城市人回归乡村,才能让特色田园乡村的美景变现为留得住人的“发展优势”。

新沂市时集镇桃花源新型农村社区以农房改善留住人。在新型社区规划建设中,时集镇按照“3+3+2”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3个城镇社区(幸福里、安康、祥瑞)、3个搬迁新建型社区(桃花源、桃花居、白科)和两个改善提升型社区(明甫、温墩)。桃花源新型农村社区位于时集镇北大门的白石村,北靠踢球山林场万亩桃园,西有秀美踢球山和天鹅湖田园综合体。规划占地145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设房屋共3种户型266套(含老年房),并配有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礼堂、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目前一期102户已经搬迁入住73户,二期是84户,正在进行附属配套施工,三期80户正在进行基础施工。52岁的村民徐雪玲笑着告诉记者:“在这里住,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

铜山区伊庄镇倪园村以产业兴旺留住人。依托山水资源、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倪园村培育出紫薇园、林果科技园、雨生百谷传统服装、古琴制作、香油坊、小吃、旅游产品等特色产业,且产品均实现了网上销售。2016年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毕业后就选定倪园创业的“90后”姑娘田惜羽告诉记者,倪园是母亲的家乡,选这里创业最初是因为一份乡情。随着倪园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这里的游客多了,人气旺了,自己传统服装制作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公司年收入在300万元左右,同时还带动村里三四十名村民共同致富。

铜山区汉王镇峨山村以可持续发展留住人。作为去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位于峨山村的野奢部落高端休闲度假产业项目旨在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高品质未来乡村综合体。目前一期样板体验区已建成7组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二期项目将建设近30多组近500套形态各异、风格不同的特色休闲度假庭院,三期工程计划在2021年,在徐州建设全球第一条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非标建筑的智能化生产线及高精智能建筑加工中心,届时产能将达到每年3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到30亿元。“我们希望通过特色田园乡村的打造,让城市人口回流乡村、反哺乡村,让乡村建设真正实现人、钱、地都‘获益’的闭环模式,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野奢部落高端休闲度假产业项目发起人陈颖说。

未来,这样的特色田园乡村将更多地涌现,到2025年,我市计划建成150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乡村田园景观,让乡愁成为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不被遗失的风景和潜力。(胡明慧)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