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门框拓宽了,我的轮椅车可以自由进出了。”“斜坡上安装了扶手,上下坡不费劲了。”“我没有双手,又看不见,就剩耳朵灵敏些,这次装的感应门铃、有下载功能的收音机蛮方便的。”“八一”前夕,由南通市假肢站组织实施的首批残疾军人“无障宜居”工程顺利完工,享受到便利的残疾军人纷纷点赞。
据了解,此项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关心支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分层次逐年对全市范围内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从根本上改善优抚对象家庭无障碍设施配套不全、生活环境受限和出入行走不便等问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优待工作机制,在全省第三家成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家庭“一本账”3720人,发放经济补助5896人次,补缴养老保险1280人次,实施大病医疗救助1383人次,组织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973人次;将伤残军人、烈士遗属、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列入市委、市政府慰问范围,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走访慰问,全市走访慰问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和享受抚恤补助标准对象等8万多人次,发放慰问、补助资金7.1亿元。
定期抚恤补助是国家对优抚对象进行优待的重要手段。我市坚持执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各类补助标准远超国标,在苏中苏北领先。今年,我市已根据调整的新标准,转拨各类抚恤补助经费7887万元,并计划分批组织9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开展短期疗养活动。
从解决困难到突出优待,我市努力提升着优抚的内涵。全市所有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均向现役军人免费开放,机场、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均设有现役军人依法优待服务标志,还在全省率先对驻通部队立功官兵进行奖励,与南通籍立功官兵同等标准,12年来发放奖励金500多万元。
在去年开展南通首届拥军优属优惠月的基础上,今年“八一”前夕,千家商企拥军优属优惠服务月活动拉开序幕,全市首条双拥示范街在南通开发区星湖街区开街,1079家城市综合体、连锁商超、星级酒店、加油站、药店等大型商贸企业联合推出优待优惠优先服务,让全市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真正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尊崇和优待,不断提高军人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 何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