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江苏篇

"股改"+"美丽乡村":南京浦口后圩村的致富密码

顾姝姝

2020年11月11日09:32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图为山清水秀的南京浦口后圩村。后圩村供图

“一天扎了200多个螃蟹礼盒,每盒售价三四百元。”回想起今年国庆假期螃蟹销售的红火场景,南京浦口区后圩村的螃蟹养殖户邵伟笑开了花,他家承包了90亩池塘,螃蟹品质好,根本不愁卖。

后圩村地处苏皖交界处,曾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2019年,后圩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千万元。这其中,“股改”和“美丽乡村”是致富密码。

3年前,浦口区被确定为2017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改革激活了后圩村沉睡的集体资产,全村形成了万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不仅如此,在区里打造“都市圈最美花园”的蓝图中,5条“都市微度假”旅游线路之一的“山贡里线”也经过后圩村。村民们说,他们的小山村热闹了,这光景只会越来越好了。

南京浦口后圩村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记者王新年摄

合作社引领 小山村吃上“水产饭”

蜿蜒的山路犹如项链,串起沿途静谧的村庄,穿过一条印着红黄蓝三色线的盘山路抵达后圩村,一幢幢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沿路两边一字排开,每幢建筑的墙上都有统一的“山贡”字样。

“小时候,村里全是土路,村民主要靠种地为生。那时候家里有几亩口粮地,每年收的大米留一部分家里吃,剩下的就卖掉挣些钱。”在90后邵伟的印象中,家乡过去是一幅黑白画。

20年前,邵伟的父亲开始尝试养殖螃蟹。“以前,螃蟹防逃网用的是塑料网,下雨天水一冲,网就容易松,螃蟹经常爬走。现在砌上了水泥墙,墙上有铁皮,再也不用担心螃蟹会溜了。”邵伟笑着说,“村里不仅帮我们装了螃蟹防逃墙,还有技术员上门指导”。

2000年以来,后圩村养殖螃蟹的村民越来越多,然而,“单打独斗”的养殖模式效益有限。2015年,该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6000多亩土地和办公楼等进行资产的量化分股,统一发包运营,对资产增值每年拿出一部分来分红,2019年平均每人分红1800元。同时通过发展“农户+农场+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引导养殖大户带动村民和低收入户共同富裕,目前全村渔业年产值已超亿元。

前几年,吴磊的父亲跟随村里的养殖大户学习螃蟹养殖。大学毕业后,吴磊没有在城市找工作,而是选择回家乡养殖螃蟹。“我家养殖了52亩螃蟹,村里把基础设施搞好,我们专心养殖就行了,去年一共挣了20多万元。”

“我们合作社是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培育‘长江1号’‘长江2号’品种。”南京市建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建昌介绍,合作社平时会给社内的8家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并以优惠价格提供蟹苗。

泥土路变水泥路、家家通上自来水、路灯照亮夜行路……股改激活了“沉睡”的集体资产,让农民土地增值的同时,也让全村蹚出一条特色水产养殖之路。后圩村副书记黎杰介绍,如今,后圩已有134户养殖户,其中78户成立了家庭农场,并有5家省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示范家庭农场。

图为后圩村白墙黑瓦的民居。后圩村供图

美丽乡村铺就富民之路

“今年国庆和中秋相邻,到我们村玩的游客特别多,买螃蟹的人自然也多。我们全家上阵为客人挑蟹打包扎礼盒,最多的一天卖了200多盒,每盒售价分为300元和400元两种。”邵伟说,家里一年卖螃蟹可以挣30多万元。

近处,滁河水静静地流淌;远方,九峰山连绵起伏;飞驰的高铁穿过恬静的村庄;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听说浦口区打造了五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10月底的一个周末,南京市民朱刚带着家人走了走山贡里线。“这条线路上的自然风光太美了,沿途的美丽乡村与周边的山水和谐相融。”他笑着说,带着家人出来看风景,再带些螃蟹回去尝尝。

南枕九峰山,北眺滁河,山清水秀的后圩村曾因位置偏僻而被戏称为“江浦的西伯利亚”。如今,优质的自然禀赋让浦口形成了以老山为轴、长江和滁河为两翼的旅游格局。不过,各景点相距甚远,如何将分散各处的“珍珠”串联起来?在打造“南京都市圈最美花园”的蓝图上,浦口区去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老山线、长江线、滁河线、苗园线和山贡里线等五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今年国庆节前,总长约120公里的这五条线路竣工。

“五条线路各有千秋。比如,老山线定位老山森林健康生活体验特色,长江线蕴含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历史记忆,山贡里线展示了田园风光……”作为五条线路的建设方之一,南京市浦口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涛感慨,“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延续了沿线的自然肌理,以路引景,将散布的景点串珠成链,在做好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促进当地农业产业链‘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山贡里线建成后,村里漂亮多了,漫山遍野都是鲜花,滁河边还修了步道。”渐渐的,村民们发现,村里环境越来越美,游客也越来越多。后圩村村民井大军将自家农家乐和村里的水产养殖优势相结合,率先开设了当地鲜有的渔家乐。游客自己动手打捞虾、蟹,体验农趣,也让他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

(责编:张妍、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