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从围湖造田到退圩还湖 固城湖的加减法

2020年09月12日15:09  来源:南报网
 
原标题:从围湖造田到退圩还湖 南京高淳固城湖的加减法

固城湖退圩还湖建设现场。通讯员 杨军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从围湖造田到退圩还湖,折射绿色发展新理念——

固城湖的加减法

目前,固城湖退圩还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固城湖是长江下游青弋江、水阳江流域及太湖流域的调蓄性湖泊之一,也是高淳饮用水源地和南京备用水源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高淳母亲湖。

固城湖养育了高淳人,更见证着高淳发展理念的转变:以前,当地人为填饱肚子,持续围湖造田,水面日趋缩小;螃蟹养殖兴起时,稻田又变成蟹塘,湖面一直在做“减法”。现在,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指引下,高淳选择退圩还湖,把从大自然手里拿走的又还回去,通过“加法”让固城湖重现水清岸绿。

围湖造田

从空中俯瞰,高淳湖塘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一望无际的固城湖烟波浩渺,清澈如镜,水草摇曳,不时有水鸟从湖面掠过。

淳溪街道双进村村民唐红梅在固城湖边住了大半辈子,在她的记忆中,以前的固城湖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数不胜数。小时候,父亲去湖里捕鱼,她就在旁边玩耍。上世纪60年代,为保证粮食供给,当地人在固城湖周边陆续实施湖滩围垦。

“现在的永联圩就是我们当年一扁担一扁担挑出来的。”唐红梅说,新“开辟”的良田一开始用于种植水稻,村民农闲之余,还下湖捕捞,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错。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开始出现人工放养螃蟹,随着蟹价逐渐攀高,农民纷纷弃田筑塘养蟹。

唐红梅家当时承包了40亩蟹塘,蟹价最贵时,一只蟹能卖到上百元,有一年她家赚了近30万元,一家人开心了大半年。靠着养螃蟹,当地村民相继富了起来。

问题频现

致富的喜悦没有持续太久,问题就“接踵而至”。“螃蟹需要生长空间,一亩蟹塘养1000只螃蟹比较适宜。可在利益驱动下,固城湖亩均螃蟹数曾多达两三千只。”高淳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科长邹雪明说,蟹多了,固城湖的水质面临挑战。

为了看管蟹塘,农户还搭建起一间间看管房,平时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随意乱扔、乱排。随着养蟹人越来越多,固城湖水质下降,每年夏天,湖面上都会出现蓝藻,散发出阵阵腥臭。2015年,唐红梅家的蟹塘也因为水质、水草问题,螃蟹大量死亡,亏损近20万元。

长期做减法的后果开始显现。因为持续围垦,固城湖湖面从1949年前的78平方公里缩小至31.99平方公里,湖面蓄水能力降低、水体流动减弱、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区域水质也有下降趋势,已影响湖泊效益的发挥。并且芜申航道毗邻饮用水取水口,横穿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威胁取水水质安全。

迈入新时代,高淳意识到“保护水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生命线”。为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一场挽救“母亲湖”的行动开始了——当地实施水慢城规划,固城湖沿湖周边密植芦苇、水草,形成生态拦截系统,不仅减少内湖污染,也拦截、净化地面汇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拆除固城湖养殖围网,回收370多艘连家船,打造了1.6公里湖滨风光带,固城湖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亲水、娱乐的好去处。

退圩还湖

一场更大规模的母亲湖“保卫战”去年打响。去年年底,高淳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开工,预计2022年年底完工。该工程包括1.98平方公里小湖区清淤,6.51平方公里圩区蟹塘拆除,以及新建12.3公里环湖近岸生态修复带和0.47平方公里人工湿地等。

永联圩新建堤防工程是此次退圩还湖项目的核心工程。据介绍,施工方将保留现状取水口附近约1.68公里的老堤,改建为人工湿地,其余段3.7公里老堤全部拆除,同时在固城湖北侧新建6.2公里新堤。届时,固城湖水面将扩容6.11平方公里,水量相当于增加4.5个玄武湖,面积相当于增加1个西湖,可恢复有效防洪库容2200万立方米。

作为南京迄今规模最大的退圩还湖工程,固城湖退圩还湖总投资近30亿元,涉及双进村等10个自然村、9821人,另外还涉及各类建筑约3.31万平方米、螃蟹养殖区500多万平方米。“一开始,大家都因为不舍而表示反对。”唐红梅坦言,退圩还湖,意味着村民要改变半辈子赖以生存的圩区养殖生活,大家不愿意接受。但没有观望太久,村民就想通了,她带头签署了搬迁同意书。“这可是为了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大工程哩!”

永联圩的蟹塘被拆除后,唐红梅和老伴转到了固城街道庙岗村进行内塘养殖,开始了“二次创业”。去年,他们又搬进了滨湖丽景花园小区,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生活。透过她家窗户,固城湖北岸近在咫尺,绿色围挡绵延数公里,围挡内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正在施工。最北端,黄土构筑的新堤防已经成型。唐红梅感慨,退圩还湖的固城湖生机勃勃,经常能看到白鹭、天鹅翩飞。

从做减法到做加法,固城湖的生态底色愈发凸显。“新堤再往北,就是规划中的滨湖科技新城,将建设集研发、办公、国际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贸餐饮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新城区。”高淳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部退圩还湖加上南部在建的跨湖大桥,将彻底改变本地城市形态和生态格局,推动高淳进入拥湖发展时代,让生态宜居示范区惠及更多市民。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莹 通讯员 杨军 邱霞

记者手记

“碧水”面前,多算生态账

长达半世纪的围湖造田、靠水吃水,让高淳获得“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然而,一味索取也导致固城湖“伤痕累累”,湖泊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变差,最终影响到水产养殖、饮水灌溉,甚至影响了优越的生态禀赋。

碧水面前,高淳细算长远账、生态账,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启动一系列保护“母亲湖”行动,让固城湖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退圩还湖工程,必将有效改善固城湖水生态,既满足区域供水和灌溉要求,又提高区域防洪能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财富。

固城湖水面从“减法”到“加法”,也标志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根植高淳大地,为高淳人的小康生活铺就生态底色。(杜莹)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