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彰显“全域美丽”生态底色

2020年12月04日08:05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彰显“全域美丽”生态底色

草场门大气国控站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同比下降52.5%;

外秦淮河三汊河口、金川河宝塔桥入江支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V类以上;

辖区内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无土壤污染事件发生。

蓝天激发城市活力,碧水赋予城市灵气,净土孕育城市生机。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鼓楼在环境保卫战中不断攻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互促并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蓝天、碧水、净土,彰显“全域美丽”生态底色。

人防技防齐上阵

多措并举护蓝天

午后,阳光洒下,暖暖地打在身上,呼吸之间,清新的空气入肺。入冬后,蓝天成为南京居民生活的“标配”。据生态环境部门消息,截至11月30日,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81天,为2013年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在主城鼓楼街头巷尾,城管系统的大型雾炮车常态化巡街,主次干道上,自动清扫车将路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地里,喷淋系统全天候喷洒水雾,扬尘无处可逃。

11月24日下午两点,鼓楼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韦建华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一个工地在施工时未落实扬尘防控措施。他当即打开手机微信群,告知属地街道相关负责人。下午三点,相关负责人抵达现场并督促工地完成整改。从发现问题到完成整改,仅耗时1小时,如此高效快捷的处置机制,得益于一个由300多人组成的“鼓楼污染防治攻坚”微信群,从区主要领导到片区协管员,从早上七点到午夜凌晨,这个群里总是热闹非凡。“我在中央北路段施工现场巡查发现此处泥土露天堆放未做覆盖”。“收到,我们马上到现场处理”。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完整的问题处理闭环。

今年,鼓楼构建了完善的四级“点位长”责任体系——区主要领导任国控点“点位长”,每日调度实时数据;区人大、政协、分管区领导任执行“点位长”,主抓责任落实;属地街道领导担任热点网格微站及工地颗粒物监测点“点位长”,每日实地督查“打卡”……

鼓楼正逐步实现从靠天吃饭到靠人努力,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2个大气国控自动监测站、2个入江支流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11个国标法街道大气自动站、13个街道噪声自动站、31个热点网格微站,60余个工地大颗粒监测点……形成“天地空”全方位“监测眼”,让污染源无处可遁。

餐饮油烟是扰民的“老大难”问题,一间间餐馆让市民在体验便利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油烟扰民。今年,鼓楼在全区440家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对油烟污染的提前干预,一旦店家排烟超过预警值,该装置就会自动报警,提醒及时控制油烟浓度。这项措施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该区餐饮业污染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

除臭提质优生态

久久为功还碧水

鼓楼区域内水系丰富,河沟水体纵横,5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7条河道绵延交汇。在龙园南路的外秦淮河边,居民们夏季纳凉、冬日晨练都离不开这条河。河岸上,步道、绿带、鲜花美景相映成趣;河道中,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幅鸟语花香的美丽画面是鼓楼治水的一个缩影。

从几年前的消除黑臭、提升水质,再到如今挖掘治水潜能、提升水体观感,鼓楼在治水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4位来自河海大学的“专家河长”利用学术、技术优势,集智攻关治水;36位来自各街道共建单位的“企业河长”共同巡河、管河、护河;街道、社区河长每日巡河,实时参与河道治理……鼓楼走出了一条中心城区从“河长制”到“河长治”的成功之路。如今,外秦淮河三汊河口、金川河宝塔桥两个省控入江支流断面已稳定达标,水质保持在V类以上。

围绕河西地区龙江河、清江南沟在内的“五河四沟”,鼓楼开展了引流补水工程,充分改善该片区水流不畅和水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又针对水源浊度高的难题,新建下圩河河水沉淀净化设施,将水清岸绿“小确幸”还之于民。

“下圩河河面开阔,我们拿出一部分河道断面改造出一个长约300米,宽约30米的沉淀池。水流进时,砂石在这里絮凝,水流出时,呈现出透明澄亮的状态,大大提升了水体观感。”该区水务局刘永斌介绍。“此外,我们还通过种植水草、放养生物、曝气增氧等方法,大力培育水中‘生态’,优化河道水质。”

水域环境“颜值”高,周边居民的幸福感也随之提高。凤凰街道蓝天园小区的方女士在外秦淮河边住了30年,她说:“今年的水格外清澈,看着涓涓流水,我们心情更好,生活也更美了。”

预防治理强保障

多管齐下守净土

要蓝天碧水,更要一方净土。今年,鼓楼深入推进治土攻坚行动,从源头管控做起,加快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小区、学校、医院……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禁止其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任何建设项目,“关口”前移的做法从源头上阻断了污染。

此外,鼓楼还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充分保障土壤的安全利用。今年,在某地块检测出部分土壤未达开发利用标准,鼓楼迅速成立土壤修复工作专班,邀请专业治理团队,对该地块污染病灶“把脉问诊开良方”,目前该地块已完成治理修复,达到相关质量标准,未来将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城市更新发展带来新亮点。

目前,该区已完成滨江片区等多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审工作,并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环境检测、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治土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碧水清波的“守护卫士”

在鼓楼,各级各类200余名河长都有一个共同熟悉的朋友——区水务局河长制工作科科长张强。从联系聘请河长,到制订河长履职方案,再到开展“最美河长”评选……但凡和河长相关的工作,都有张强的身影,他也见证了鼓楼“河长制”从无到有,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

“对于大小河长的职责监督和服务保障都是我的工作,”张强说。全区所有的河道问题处理、协调、督办……无论多么繁琐的治水工作,他都了如指掌。近年来,他还牵头打造了“鼓楼河长制工作高效问题处理闭环体系”,有效推进了全区河长制工作的深化落实。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鼓楼区已连续多年在省市河长制工作检查考核中名列前茅。

虽然并不是河长,但他的“办公室”常设在河边,“我必须经常上一线,只有自己对每条河的情况都清楚,才能和河长们进行有效的对接。”

鼓楼河道多,河长也多,各级各类河长加起来有200余名,张强对他们的情况都如数家珍。“五加二”“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56公里长的河岸沿线他一年不知要走多少遍,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将自己巡河的情况及时总结形成文字。“只要有空,我就要去,风雨无阻,晚上十一二点下班也是常有的事儿,不过我早就习惯了。”他说。

坚守最后一班岗的“老环保人”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蓝天白云。”从事环保工作40年的霍鲁宁对蓝天情有独钟。“现在的我即便快要退休,也依然要为蓝天事业站最后一班岗。”

现任鼓楼区攻坚办督查组组长的霍鲁宁,是一个从业40年的“老环保人”。今年,他加入区攻坚办督查组工作,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结合鼓楼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情,带领督查组监督各版块、街道和大气排污单位,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督查年度攻坚目标推进、落实“静音控尘”专项行动要求、开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件办理情况回头看、开展环境违法行为约谈……霍鲁宁将自己的时间塞得满满当当。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督查组驻区督查期间,他连续5个月战高温,抗严寒,深入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加油站、印刷厂、汽车维修厂现场等进行督查。“那段时间工作日都是驻点督查,只有周末和周日才回家。”霍鲁宁说。

亲戚朋友同事常调侃他:“都要退休了,怎么还这么拼。”霍鲁宁却说:“做了40年环保人,对环保工作感情太深,无论如何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对于单位里的年轻人,经验丰富的霍鲁宁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毫不吝啬地倾囊相授。作为一个“老环保人”,霍鲁宁至今却依然注重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看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行业标准、思考如何落实要求,这些是他业余时间最爱干的事儿。“活到老学到老嘛,即便现在记忆力不如年轻时好了,但环保事业也要与时俱进,只有吸收新养分,才能为环保事业做新贡献。”他说。

本组撰稿 吴茜茜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