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河、外秦淮河全域消除劣Ⅴ类水,三汊河口、宝塔桥入江支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V类以上;自全省“百日攻坚”以来,草场门大气国控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一,PM2.5浓度同比下降52.5%;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作为省生态环境厅的推荐代表,向山西省代表团分享企业用地调查的成果与经验……行至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年,鼓楼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扎稳打,不断取得新成果,收获新经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城市底色,也是最大的民生福祉。111万鼓楼人民能否头顶一片蓝天、身临一池碧水、脚踩一方净土,是检验发展成色、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标准之一。鼓楼区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新期盼新要求,不断为中心城区“全域美丽”擦亮生态底色。
紧盯大气,线上督办线下改
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里,鼓楼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韦建华时不时看向手机,他的微信里,围绕“治气”建起来的群有十几个,全部置顶,消息提示不断。人数最多的群有331人,上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下至普通协管员,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街道和部门人员上传巡查工地的现场照片和文字汇报。
鼓楼区地处城市中心,人口众多,是排气“大户”,楼宇密集,又不利于气体扩散,再加上辖区内有两个国控点,治气任务更加艰巨。一暴十寒不管用,临时突击行不通,唯有久久为功,持续用力。
今年,鼓楼区建立完善了全区四级“点位长”责任体系:区委书记、区长任国控点“点位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政府副区长任片区执行“点位长”,区领导(常委)任街道小型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点位长”,属地街道书记、主任共同担任热点网格微站及工地颗粒物监测点“点位长”。在山西路、草场门两个国控点基础上,自行建立了11个国标法街道大气自动站、13个街道降尘监控点,31个热点网格微站、60余个工地大颗粒监测点,进一步织密大气污染防控网,每个点位、每个片区都有专门的“攻坚群”,便于及时调度管理和整改。
来和记者见面的路上,韦建华还在线督办了一起扬尘问题。当日下午2点半,他收到颗粒物走航监测信息,得知位于草场门监测点上风向的两处问题:北京西路和福建路路段施工未做扬尘防控措施,立即把问题在群里进行交办,要求属地街道实地核查并督促整改。
不到一个小时,两个属地街道要求工地加装了绿色防尘网,并先后把整改完成后显示时间地点的水印照片传到了群里,“已经做好覆盖,场内冲洗保洁到位,喷淋开启”。
针对大气污染另一大源头餐饮业,鼓楼用两年时间,对全区4457家餐饮进行了规范整治。今年鼓楼区又提升餐饮管控措施,推进全区199家500平方米以上大型餐饮企业和138小学幼儿园食堂安装了油烟在线监测终端,同时把环保达标作为餐饮业基本要求之一,对一些“上宅下店”的烧烤店主采取劝退或限时整改措施,对新进从事餐饮经营业主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截至目前,鼓楼全区环境信访餐饮业污染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25%。
从“治污”进阶“筑景”
12月2日,南京天气阴冷,清河路与汉中门大街交叉口东南侧,苏宁睿谷建设工地塔吊转动,一片繁忙。布满脚手架的楼群中间,下圩河静静地流淌。四条24米宽的水坝,把靠近工地的这段河流截成三部分,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池子。
记者在现场看到,和略显浑浊的上游来水相比,池子里的水如同一块“碧玉”,以此为界,流向下游的水也都清澈不少。“这是预沉淀池,通过往里面加入PAC(聚合氯化铝)和PAM(聚丙烯酰胺)两种絮凝剂(该絮凝剂不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沉淀水中杂质和悬浮物,净化水体、提升观感。”预沉淀池建设运营方、鼓楼水务集团工程部张劲坤告诉记者,等该项目完全投入运营,每天将处理5万吨水,两米深的池水可以清澈见底。
鼓楼区水系丰富、河沟水体纵横。从2017年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到今年金川河、外秦淮河全域消除劣Ⅴ类水,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但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衡量“水”的标准也逐步提升。“全区绝大多数河道的水质都已稳定达标,但我们发现还不够,市民还想要一条清澈透亮的河。” 鼓楼区水务局刘永斌说。
从提升水质到提升“颜值”,成为鼓楼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下一个重点。针对补水水源含沙量高、浊度高的难题,新建了下圩河河水沉淀净化设施,进一步提升引水水源透明度。以鼓楼河西地区为例,其补水水源主要是长江和秦淮河。其中长江水原本经由地下管道直达位于清江南路的法斯克区域能源中心,再各自分流至龙江(东)河、里圩河、中保(北)河、清江(东)(北)(南)沟。通过新建下圩河河水沉淀净化设施,把经由能源中心的水通过地下管道引至沉淀池,净化之后再回到能源中心,进入“五河四沟”。
在鼓楼,河道下方和两侧均为硬化石面的“三面光”水体较多,缺乏原生态土壤,近九成河道水体缺失生态性,治理之后极易“回潮”。强化生态干预,鼓楼区通过种植水草、放养生物、曝气增氧等方法,优化河道水生态,逐步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
把脉土地,厂房“长”出新商圈
半年前,鼓楼某工业企业搬迁地块检测出部分土壤未达开发利用标准,被列入了第二批《江苏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要求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此,鼓楼区成立土壤修复工作专班,委托第三方公司实施修复,取出受污染的土壤。如今,该地块已完成治理修复,通过验收评估,顺利销号并交付开发。目前的建设正在火热进行,未来这里将“站”起一座大型商办综合体。
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吹响了净土保卫战的号角。鼓楼区是老工业区,一度聚集了大量生产性厂房,在土壤污染上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计划》印发次年,鼓楼区就在南京全市率先拟定了《鼓楼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
在土壤污染评估环节,鼓楼探索出一批样本。位于幕府小镇的某公司用地,于去年5月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一个月后就接待了来自山西的代表团,向他们介绍了对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保存工作的经验。去年12月6日,该地块又成为首家通过省级风险评估的污染地块,为污染地块开展省级风险评估做出了积极探索。
今年以来,鼓楼区已完成6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审、滨江片区等3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
人民城市为人民。鼓楼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将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全域美丽、全域幸福的重要支撑加以推进,以最坚决的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最坚决的举措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全区人民交上高质量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