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单程平均通勤需要39分钟 时间耗在哪儿

2020年12月07日15:19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原标题:南京单程平均通勤需要39分钟 时间都耗在哪儿了?

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通勤时间也是考察城市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从通勤范围、空间匹配、通勤距离等6个方面,列出了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通勤数据。看过后才知道,“打工人”不易啊。

南京单程平均通勤需要39分钟 时间都耗在哪儿了?

【36城通勤监测报告出炉 超千万人承受极端通勤之苦】

报告显示,36分钟,是全国主要城市通勤人口单程平均时耗。其中,超大城市平均通勤时耗41分钟,特大城市37分钟,Ⅰ、Ⅱ型大城市分别为34和33分钟。北京单程平均通勤时耗47分钟,居全国之首,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广州;南京的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为39分钟。

南京市民唐先生说:“以前住得远,从底站到软件大道要一个小时。现在近一点,全程半小时。”

南京市民刘先生说:“上班坐公共交通十五分钟左右,开车十分钟。”

从城市治理角度来看,需要将通勤时耗控制在合理水平。目前,45分钟通勤保障已成为全球大城市目标共识。《报告》显示,36个全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人口比重只有76%。更有13%的超一千万人,正在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之苦。

南京市民于先生说:“自己开车一个多小时,路上车太多了,堵车比较厉害。”

南京市民牛女士说:“单程时耗将近两个小时。”

【南京单程39分钟 时间都耗在哪儿了?】

那么,上班路上花这么多时间,究竟都耗在哪儿了?

南京市民夏女士说:“我去公司,从水西门隧道到集庆门隧道然后上应天高架,这一路都堵车。如果不堵车,可能四十分钟就开到单位了。但是因为堵车每次至少要开1个小时。”

牛女士说:“正常先坐公交车再转地铁,接着转公交车再打车。”

交通拥堵、道路规划不合理等因素,在采访中被多次提及。此外,“职住分离”现象也值得关注。中规院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就提到,受房价、就业机会、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居民往往难以选择最小通勤的居住和就业地。职住分离程度加深的背后,是职住供给失衡的问题。较长的单程通勤时间,占用了大量生活、运动和休息时间,也让人们的情绪变得焦躁。

牛女士说:“我每天不得不很早就要出门,晚上很晚才能到家。孩子上学正需要陪伴的时候,感觉有点对不起他。”

于女士说:“上下班就特别烦躁。因为下班要赶着回家,上班又比较急。”

于先生说:“比说我们软件谷那边,从天龙寺过去的公交车太少了,那边确实很堵。我希望修路修好了以后会更顺畅一点。”

【南京合理规划交通 “主动外溢”成趋势】

远距离通勤,意味着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依赖度增加。南京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中明确提出将重点构建市域快线、城市干线以及中运量轨道三个层次的轨交线网,总里程达1200公里左右。此外,到2035年将规划13号线、S11号线等28条过江通道。

同时,为纾解中心城区的通勤拥堵问题,“主动外溢”也成趋势。为此南京也在着力打造宁镇扬一体化,实现“一日生活圈”和“一小时通行圈”,宁镇扬主枢纽站间半小时通达、主城区间1小时通达。

通勤时耗关系到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希望城市的管理者们,能通过关注通勤时间,来优化城市的道路、公交、地铁线路等。

(倪娜 杨雯 王教群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