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手拉手,共同奔小康,从11月2日起,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小康路上 无问西东》,解码脱贫攻坚中的江苏力量。
"秋风起,蟹脚痒"。这样的场景通常出现在江南水乡。但现在不一样了,江苏的大闸蟹如今跨越四千公里,安家落户在新疆天山脚下。
而在此前,当地人长期以来靠种水稻和放牧为生,从小到大压根没见过螃蟹,更没想过有一天会接触螃蟹养殖。这场猝不及防的"蟹逅",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一词在锡伯语里是粮仓的意思。
当地以前以放牧和种地为生,直到螃蟹的出现,让当地人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蟹逅”,却又改变了这里的历史。
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勇者,在察布查尔县坎乡人眼中,这个勇者就是伊犁悦然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管小平。
当地人坦言,第一次见到螃蟹时,大家都很害怕。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村长库尔曼:“我们也害怕啊,啥动物啊?”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村民哈伊萨尔:“蜘蛛一样的东西嘛。”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村民马秀莲:“我们没吃过。”
“我在新疆察县也是,第一个养螃蟹的人。”管小平说。
察布查尔县,伊犁河上游的鱼米之乡。当地水源丰沛、光热充足,种植有14万亩水稻田。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曾是极度贫困乡村。
2015年,原本打算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管小平,在一次江苏盐城援疆工作组组织的考察中,与螃蟹相遇了。
“螃蟹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很好啊,为什么没人养了呢?伊犁养螃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水资源丰富得很,我就是‘赌’了一把。”
但是这么小的螃蟹谁吃呢?养了真的能赚钱吗?当地人的疑虑并没有被打消。甚至还有不少人说管小平傻,“刚开始养的时候,真的好多人说我是个傻子,我就说先做嘛再说,你不试你知道这个行不行。”
哈萨克族青年叶尔波力,家里世代靠放牧为生,收入微薄。经过盐城援疆工作组劝说,他成为了当地第一批养殖螃蟹的人。
“第一次来螃蟹是抓也不敢抓,害怕,就是学个技术,多赚点钱嘛。”
为了帮助企业起步,援疆工作组相继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帮助管小平承包了700多亩地,并从盐城射阳引进螃蟹幼体,开展培育工作。
“我们帮助企业协调了25万元的产业引导资金,通过跟水利、科技部门的协调 ,能够帮他免去一些各方面的费用。”江苏盐城援疆工作组规划建设处处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发改委副主任赵建华说。
从江南水乡到边疆河谷,蟹苗经过了长途迁徙,也遭遇了水土不服。
“不适应气候,30%的成活率都不到。一塘子出来以后没有多少螃蟹,一亩地二三十公斤都没有。2015、2016、2017这三年,基本上打进去啥都看不到,准备不养了。”管小平说。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纷纷派出水产专家到现场支招。
“我们刚去的时候,螃蟹大小也就是一两多一点,问题就是水温比较低,环境的营造不到位,水草没有种好。”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焕根说。
叶尔波力说,因为缺乏养殖技术,一开连螃蟹把食物吃完了没有都不知道,“江苏来的技术专家给我们讲了,太辛苦他们,慢慢教给我们。”
从此,每到生产的关键时节,江苏都会派人来到察布查尔指导,每年不下三次。同时还会把新的好的水草品种引进到当地,并指导种植管理,通过水位和透明度调控,保证螃蟹养殖最适宜的温度。
“江苏省的专家没有来的时候,我们一打水打个一米多,水深得很,最后专家就说这水太深了,水从苗放进去以后,从30公分可以慢慢加。”管小平说。
有了专家的长期跟踪指导,管小平重拾信心,坚持了下来。随着养殖方式不断改进,螃蟹起了变化,越养越肥。
2018年,江苏引进的"长江一号"蟹苗在伊犁培育成功。
扣蟹的成活率达到90%,不但一亩地能产出100公斤,个头也大。大眼幼体的培育成功,让养殖螃蟹成了新疆突破历史的一个产业。
“现在能养到三四两,大的有五六两七八两,苗种培育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陈焕根说。
蟹种规模化培育成功,实现了本地自产自供,结束了新疆依靠东部地区空运河蟹苗种的历史。品质提升也带了好收益,如今,养殖基地年产30多吨成蟹早就预订一空,销往十多个省份。
“供不应求,都是卖空的,说实话我们螃蟹水好品质好,吃到嘴里面带一点香和甜。”管小平介绍。
而当初试水的叶尔波力,已成长为技术骨干,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一年收入五万多,明年好好干工资还会涨,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盖了个新房子,我干这个工作家人也高兴。”
伊犁河谷的"蟹逅"也在不断上演,援疆工作组引入"稻蟹共作"模式,带动当地百姓稻田养蟹、一地双收。如今,"长江一号"蟹的名声越来越响,坎乡人的收入节节攀升。
察布查尔县4个种植水稻的乡镇都养起了螃蟹,养殖面积达2000亩,年收入超千万元。
买乃木家就养了十亩地的螃蟹,能赚两万多元,“一亩地赚2千元,十亩地能赚2万元,明年我还会继续养螃蟹。”
“以前是输血功能,现在我们养成造血功能,我的目标是察布查尔的稻蟹共作做到五六万亩,我们把苗培育好了,让老百姓富起来。”管小平说。
“新的一种合作模式或者说养殖模式 ,现在好多已经加入到队伍中来 ,拓宽了致富渠道,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赵建华说。
过去一年,就带动当地300多人就业, 160多户贫困户脱贫。
曾几何时,被当地人敬而远之的螃蟹,就这样定居扎根在此,甚至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村民们自创的螃蟹抓饭,也让大家爱不释口。
“未来我们将加大产业援疆力度,也让新疆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香。”赵建华说。
从1997年开始,江苏先后有十批援疆干部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克州,落实产业援疆项目398个,投资总额超2500亿元,解决当地就业超过10万人。
截至2019年,包括察布查尔县在内的5个对口支援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 肖帅 李洋 颜斌 孙浩瀚
编辑 / 噗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