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下“田地” 农业上档次

2020年12月19日07:53  来源:徐州日报
 
原标题:数字下“田地” 农业上档次

  科技赋能邳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控制与监控中心大屏。

  ◎徐报融媒记者 张德鹤

  颜子舒 通讯员 魏杰

  种大蒜,借助数字技术,不仅能种出优质大蒜,还能让收入翻番;搞养殖,在这一技术帮助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节省人工和饲料;经营大棚,通过运用这样的技术能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如今,数字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近年来,邳州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把人力从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一点点改变着传统农业中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

  降低成本 提高附加值

  在新河镇扶贫产业园内,由徐州佑旺养殖有限公司建设的39栋养殖棚舍,共养殖了150多万只白羽鸡,平均每栋鸡舍有4万多只,却只需1人就可完成管理,靠的是什么?

  答案就在控制室的大屏上。记者在企业的智能控制与监控中心大屏上见到,每栋养殖棚内料量、水量等信息一应俱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数据不断变化。管理者依靠这些信息实现养殖全过程的信息感知,从而实现精准投入和智能作业。“这套系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它能根据养殖所需要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负压等指标,进行自动调节,并能自动供水、供料,实时监控养殖状况。”徐州佑旺养殖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公维磊介绍。

  运用智能化技术,不仅高效省事,还更加科学。白羽鸡养殖主要在于对棚内温度、湿度的把控,有了这套系统,养殖人员可以实时在线监测相关数据变化。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就会立即报警,养殖人员可进行快速处置。公维磊说:“特别是我们的AI监控系统,能采集到小鸡的扎堆和张嘴频率,当小鸡出现异常的时候,通过多种方式报警,手机端的APP也能及时提醒我们进行处理。”

  数字化养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养鸡生产环节“无监督、无干扰、无接触”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提高了鸡肉品质,有效降低了成本。“原来1人1栋能养八千到一万只鸡,现在1人1栋能养4万只,依靠这套系统,提升收益的同时,还能降低劳动成本。”公维磊表示。

  大蒜是邳州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是种植户一直追求的目标。车辐山镇新庄村多福山富硒大蒜基地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种植中,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对种植基地的风级、风向、土地湿度、土壤微量元素进行自动监测,实行自动补给,既节省了人力,同时也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车辐山镇新庄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张可意介绍,电脑系统设置好数据,实现全部自动化,土壤干了自动给水,微量元素少了自动施肥,把硒加到水肥一体化设备里后,能自动喷施到田里。目前,多福山富硒大蒜亩产能达到四千多斤,硒含量达到218微克/千克,数字技术的运用有效提升了大蒜的附加值。

  提升产品质量 保证食用安全

  数字技术的运用,除了提升农业种养殖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碾庄镇的欢乐农庄主要经营蔬菜温室大棚,41个棚舍一天能够采摘一万斤。在每批农产品出货前,除了进行必要的农药残留检测外,还会在外包装上粘贴一张专属溯源码。购买者扫码便可看到蔬菜的管理信息,包括生长、采摘、加工、运输全过程,与食品安全物联网追溯平台相对接,实现了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质量可追溯。“顾客扫描二维码,蔬菜具体产地、施肥等信息一目了然。发现问题,顾客可以直接找到我们,我们直接给他们处理。”邳州市欢乐农庄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黄超介绍。

  得益于追溯管理系统,企业将数字化的技术逐步运用到温室大棚的管理种植上,对大棚内的光照、温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记录,实现在各个环节对土壤墒情、水肥、虫害等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保证蔬菜品质。“张贴专属溯源码倒逼我们加强种植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给顾客提供放心蔬菜,也提高农庄知名度。”黄超说道。

  记者从邳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邳州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18处,其中种植业13处、养殖业5处。物联网在农业多领域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畜禽突发疫病及时处置难问题,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全面提升了港上、新河两镇果蔬生产基地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化农业建设水平;以八路、新河为核心的黄河故道优质果蔬示范区“万亩葡萄、万亩瓜、万亩蔬菜、万亩花”的智慧农业应用平台建设规模初具;在以燕子埠镇、车辐山镇等为核心建设的全省最大高亢地区万亩日光温室中,数字技术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数字技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有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助推传统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责编:李子佩、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