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明起通车 绕城公路闭环

2020年12月23日07:55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明起通车

12月22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告: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长江五桥)自12月24日起通车。江心洲长江大桥通车后,将与宁马高速改扩建工程油坊桥互通主线、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改扩建工程等线路,形成南京绕城公路闭环。

22日,记者来到南京至马鞍山国家高速公路油坊桥互通工程现场,看到整个互通主线都已完工,与江心洲长江大桥连接的4条匝道已具备通车条件。

“油坊桥互通立交和南京绕城公路、江心洲长江大桥一并实现跨江快速环线功能,同时它还是国家路网G42上的重要节点。”油坊桥互通工程指挥长陈小宁用“三重职责、七路交叉”来说明它在南京路网中的地位:“在南京市域范围内,它连接着凤台南路、宏运大道、龙翔大道、绕城公路、宁马高速、江心洲长江大桥、江山大街7条道路,关系到岱山、河西江山大街片区上百万市民的出行。”

在南京绕城公路上,油坊桥互通一直是一个堵点。交通流量显示,每天通过油坊桥互通的车辆达14.2万辆,其中利用该互通转换方向的有8.8万辆。在油坊桥互通改造设计阶段,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科学分析了拥堵原因,发现主要的堵点在油坊桥互通内一段200米的“交织段”。南京绕城公路主线去往大胜关长江大桥(三桥)方向,与凤台南路往三桥匝道方向的车流在200米的距离内形成交织,造成常态化拥堵,大大降低了绕城公路的通行效率。复杂的位置使得改建后的油坊桥互通拥有17条匝道,成为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立交。

说起这项工程的建设历程,陈小宁感叹“不容易”:“整个立交地块狭小,原地块情况复杂。空中有两条22万伏的高压线交叉,地面上有宁芜铁路、205国道、地铁1号、2号线联络线,还有3条河流经过,地下有地铁2号线、7号线,以及预留的地铁S2号线。此外还有燃气、雨水、污水管线等,都集中在这片小小地域,可以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目前油坊桥互通主线已完工,工程其余部分将在2021年底前完工。届时,油坊桥互通扩建全部完成,取消交织段后,将有效缓解常态化拥堵。从河西、岱山、板桥新城通过绕城公路前往市区,早晚高峰可节省半小时左右。

随后,记者来到南京江北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改扩建工程现场,看到双向六车道的高架干净平坦,同样已具备通车条件。该工程项目负责人王强说,整个工程长6.92公里,其中五里桥互通到龙华4公里是构成绕城公路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江北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改扩建工程定位为:通过完善宁合运输通道和南京“环射形”路网体系,带动南京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功能为主,兼顾带动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的重要国家级干线公路。王强介绍,该工程新建高架桥达5.068公里,路基拓宽改造1.852公里,互通式立交3处。工程建成后,不但释放了桥下空间,同时进一步促进浦口城区南北的有机联系,大大优化江北地区的路网结构,宁合高速不再如一堵“墙”横亘在浦口区中心区域。江北新区核心区和浦口区中心城区的居民上高速的时间可节省15分钟。

“早在1992年,绕城公路东杨坊至刘村段开工建设之初,绕城公路环线的计划就提上南京交通部门的议事日程。”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泊介绍,当时,南京城市道路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建设,建成“经三纬八”的空间格局,上世纪90年代,绕城公路的建设,构建起绕城公路环线的江南部分。2003年,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建成,使南京“城内成网,城外成环”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但过江交通依然是环线交通的瓶颈。

为解决南京的过境交通问题,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陆续建成通车,与宁淮高速、绕越高速,形成南京绕城高速外环的交通格局,南京绕城高速环线完全闭合。至此,绕越高速把宁沪高速、宁合高速、宁通高速、宁杭高速、宁淮高速、宁蚌高速、宁马高速连成一体,历时近10年、两次跨越长江的166公里“大外环”,终于成环联网。但当时由于江心洲长江大桥和浦仪公路跨夹江大桥尚未建设,绕城公路环线只能通过大胜关长江大桥过江,绕城公路江南江北快速环线未能有效闭合。

在绕城高速环线闭合的同时,南京交通部门进一步加快绕城公路环线建设,2012年开始,南京交通部门对江北大道进行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设支撑起江北地区的主骨架。2015年开始,江心洲长江大桥和浦仪公路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南京至马鞍山国家高速公路油坊桥互通和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改扩建工程也同步建设,绕城公路环线闭合正式拉开序幕。

“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开通,南京绕城公路实现环线闭合后,对于实现南京拥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届时,不管身在南京城何处,市民只要进入城市快速路,绕城公路环线最远的两头开车1小时内可达。”胡泊说,绕城公路环线的闭合,和绕城高速环线一起将南京城周边10余条高速公路连接成网,能够有效缓解市内交通压力,也为南京实现跨江发展战略,以及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板桥新城、麒麟科技生态园的进一步发展升级创造了良好交通条件。

本报记者 梅剑飞 朱 璇

本报通讯员 孙逸飞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