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聚焦质量强省:主业磨砺 坐热冷板凳

2021年01月07日07:22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聚焦主业磨砺,坐热“冷板凳”

质量好的产品靠什么来?最近一段时间,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得“江苏省省长质量奖”的企业,近距离感受“质量”在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内涵和意义。

全流程质量管控,打造“钢铁侠”

在徐工集团总部,最近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等地频频传来喜讯:去年四季度以来,300吨级以上起重机批量交付仪式近百场,订单额动辄上亿元。千吨级以上产品也频频交付,销量以2019年同期3倍的增速增长,千吨级全地面产品销量是2019年同期的4倍。

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说,质量不过关,就没有竞争力,不要说为国争光,就是企业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从1999年开始,“质量”就成为徐工集团谋市场、谋未来的关键词。从实施全过程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全面落实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到全集团导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推进“零缺陷”工程;从形成徐工特色的创新管理模式——XPS持续变革系统,再到提出“技术领先、用不毁”的产品理念,随之探索出一套管理模式……徐工集团凭借对“质量”的重视,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20多年来,徐工集团出口海外收入增长162倍,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排名从1999年的第二十九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四位。

“产品质量好不好,是员工素质、企业素质的体现,甚至是民族素质的体现。”王民说。多年来,徐工集团的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在4.5%以上,远高于行业标准。“不需要恐高,也不需要惧外,颠覆式创新就是要用核心技术改写竞争格局。”为此,徐工集团在德国、美国、巴西布局3个研发中心、与供应链企业成为创新“同盟军”、上线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好客户服务。

弥补质量差距,关键在人

每天,上上电缆集团的停车场都会在早上7点左右热闹起来,车主们都想找到一个离自己车间最近的车位。但是,也有几名职工,有着让人羡慕的固定停车位。岑永彪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5岁的他,是公司低压电缆分厂护套工序模头工,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他获得“上上工匠”的荣誉称号,从而拥有了固定停车位。

不过,“上上工匠”这个称号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定期复评。“在上上,可以不做领导、不做干部,但是一定要做工匠。”上上电缆集团董事长丁山华说,“认准了一个行业,铆足了劲往高端走,必须依靠着扎实的质量基础。”公司从1967年发展至今,具备了从220伏直至50万伏全系列电力电缆以及各类特种电缆的生产能力,其中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华龙一号壳内电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每天,上上电缆要出2000盘电缆。在年过七旬的丁山华看来,如今厂房、装备并不比国外差,弥补产品质量差距的关键在人,需要“人的认真程度、工作的主动性、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

上上电缆提出“四个人人”的理念,员工的每日工作量、质量与绩效均同步呈现在车间大屏上,一目了然。去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员工收入仍至少增长10%,人均年收入至少10万元。

2017年至2019年,上上电缆的销售收入实现每年翻一番,如今在全球行业排名第七。对此,丁山华说,市场正在向优质企业集中,上上电缆开始享受质量带来的市场红利。

拼硬质量,齿轮跑出“加速度”

奔驰、宝马、奥迪、丰田等中高端汽车品牌的齿轮,大多来自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2年的太平洋精锻,主营业务为汽车精锻齿轮及其他精密锻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以冷锻齿轮为主。当时,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缓慢,且锻造业以热锻为主,太平洋精锻始终没有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亏损随之而来,最高时亏损达900多万元。

即便如此,太平洋精锻也没有放弃冷锻齿轮。原来,早在1994年,公司将一款齿轮产品提供给江西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其外观、精度、噪声、平稳性等指标,与常用的日本进口齿轮没有明显差别,而售价却低了很多,不少汽车厂家慕名而来。就是这件事,让太平洋精锻坚信,质量好的产品一定会有市场。

凭着这样的信念,亏损时期太平洋精锻也没有放弃对冷锻齿轮的研发投入。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迎来发展机遇,逐步扭亏为赢,市场也逐渐从微型车扩展到轿车领域。起初,大众汽车的欧洲研发中心专家不认可太平洋精锻的齿轮产品,仅愿提供30分钟的见面时间。没想到,随着齿轮参数介绍逐步深入,专家的态度越来越认真,见面时间从30分钟变成了半天。随后,这名专家专程来到泰州的太平洋精锻公司考察,从成品仓库随机拿了5个样品送去检验。3天后,专家对产品给出最终的认可。从此,太平洋精锻打动了大众汽车,开始迈进中高端汽车市场。

太平洋精锻公司总经理赵红军介绍,从1992年开始,他们就不断派人到日本、欧洲等地学习,并且回来要撰写报告进行内部交流。如今,公司三分之一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

在太平洋精锻,人才是支撑、创新是动力、投入是保证。该公司建立持续研发投入机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始终保持在5%左右。在人才方面,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先后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知名高校合作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为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截至目前,太平洋精锻拥有授权专利167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130件。(赵伟莉 洪叶)

(责编:萧潇、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