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3个“老兵”扶贫战场携手再冲锋

2021年01月26日15:58  来源:徐州日报
 
原标题:3个“老兵”扶贫战场携手再冲锋

张顶峰在菌棚内指导村民取出菌丝。 徐报融媒记者 谭歌 摄

◎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李利 武阳

寒冬时节,阳光灿烂的清晨,仇集村一栋栋羊肚菌大棚内,退役军人张顶峰正指导当地村民宫大姐剪开菌袋,把已培育好的羊肚菌包内的菌种插种到一垄垄刚开好的垄沟内,羊肚菌大棚已初具规模,自动喷淋系统也已安装到位,吸引了好些村民驻足围观。

做羊肚菌纯属偶然。一次,张顶峰为了研究菜品,请朋友在一家高级餐馆试菜。没想到请客的钱竟然没带够,他十分惊讶,细看账单,一个煲鸡汤标价600元,便问:“是金鸡银鸡,竟然这么贵?”饭店老板说:“鸡倒不贵,是菌贵。”老板拿出一个扁平的干蘑菇说:“这叫羊肚菌,3000多元一斤呢。”从那以后,羊肚菌就在张顶峰的心中扎下了根。在南京餐饮界干得正火的他,突发奇想:回家种羊肚菌,来个二次创业!于是,2019年年底,他带着做餐饮挣到的“第一桶金”回丰县搞起了羊肚菌种植。

仇集村距离县城二十几公里,有建档立卡户95户360人,低保户20户58人,特困供养户7户7人,村民日常种植的小麦、洋葱、大蒜、玉米收益微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2020年3月,新一届省委驻丰县帮扶队出征,仇集村分来了新的第一书记张泽滨。张泽滨原系南京军区联勤部副营职干部,转业到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开始驻村帮扶后,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张泽滨利用一个月时间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开展深入调研。

其中一次调研就来到了张顶峰的羊肚菌大棚,4月正值采收季节,看到一个个可爱的羊肚菌伫立在地里,张泽滨意识到要想巩固脱贫成果,就必须有好的特色产业,羊肚菌是世界公认的珍稀食药兼用菌,市场价值很高,毫无疑问是个好品种。

张泽滨萌生了在村里开展菌类种植的想法。相约交谈后,得知仇集村党支部书记李鹏也当过兵,共同的军旅生涯让他们彼此信任,一见如故。大家同为退役军人,何不进一步合作,为贫困户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更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新路呢?三人一拍即合,由张泽滨使用帮扶资金,张顶峰负责种植技术,李鹏负责协调人工和机械等事务,在仇集村新建羊肚菌大棚,先做给村民们看看前景如何、效益如何,有好的收成再邀请他们加入。

在为村民解决翻水站不能使用的难题后,张泽滨和李鹏等村干部用了3周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其间碰到4户村民不愿流转,担心土地另作他用、自己也获利太少。张泽滨带着诚意辗转多次上门做工作、理思路,把项目前景、未来规划、村民增收等情况一一告知,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让这4户村民转变了观念。仇集村与村民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共流转连片土地25亩,使用帮扶资金建造种植大棚,带头示范种植经济赋值更高的农产品。张顶峰说:“未来亩产量将稳定控制在400斤以上,每亩收益可达3万多元,当地20多个村民可以足不出村实现就业,月工资能达到3000元左右。”

随后,利用夏季土地空闲时间,引导村民种植徐州紫薯1号和烟台红薯,并分别送给村民5亩、张堂村10亩种苗,经过4个多月的种植,亩产达到3000余斤,全体村干部齐心协力,开通“薯菌最美”网店、自己设计做包装、找销路,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各地,共销售5万余元,亩均利润比村民日常种植的农产品提高1000元左右,余下的红薯还可以做成粉条二次销售。

红薯收完,初战告捷,进入秋冬季以后,3个“老兵”联手推动实施羊肚菌大棚建设,目前工程进度已近完工。虽然市场好,但这种菌耐寒不耐热,在种植过程中要经常调节光照和温度,且羊肚菌的基因稳定性很差,因此张泽滨经常和张顶峰在大棚里转悠,以防操作不当造成死菇。

“成功不必在我,但功力必不唐捐。”张泽滨说,从军队走向地方,虽然身上的军装已脱下,但他们3个“老兵”早已把忠诚融进了血液里,要在扶贫战场携手再冲锋,要用汗水换来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收益。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