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大会现场
3月1日,江苏江阴高新区举行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十年再出发动员大会。作为江阴唯一国家级园区,历经十年发展,江阴高新区已成为当地贡献突出的经济增长极、名副其实的创新强支撑。
2011年6月,江阴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江阴高新区始终朝着“高”“新”迈进。去年,面对外部形势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江阴高新区以“拼抢”为主旋律,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奋进,66个超亿元项目成功签约,利用外资全市占比超过50%;规上企业数从310家增至424家,净增114家;获评省“智慧园区”,在工信部评选的“2020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中位居42位,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前进了5个位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征程,江阴高新区正围绕“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集聚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品质。
项目形态与质量决定发展走势。江阴高新区将全力打好项目主攻仗,把项目招引建设作为“牛鼻子”,确保今年落地超百亿项目1个、到2023年争取接2连3,新增协议注册外资超20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超12亿美元。未来,江阴高新区将依托3个中字头“链主企业”,强攻整车项目,强攻拓链补链项目,全力打造中信特钢、5G封测、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5大主题产业园,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两千亿级产业集群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个、500亿级产业集群3个,为江阴“冲出江尾、勇立海头”提供最强动能。

图为江阴国家高新区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竞争激烈的国家创新赛道上,江阴高新区提出要全力赶超,敢做“创新独角兽”。该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江阴高新区将更大力度开展创新提质行动,提升创新政策、创新服务研发能力,加大高企、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三年实现高企、高层次人才数量倍增翻番。按照“一主导产业一研究院”,持续建好中国中药创新中心等主导产业研究院,三年新引进国内高校设立研究院、研究生院或国际联合办学不少于5家,新增异地孵化器2家,新增海外孵化器3家,构建起政产学研资“五路大军”紧密协作的创新“联合体”。
作为江阴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园区,江阴高新区以占全市1/20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1/6的地区生产总值、1/5的规上工业产值、1/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的到位注册外资,集聚了全市约2/3的瞪羚企业、2/3的雏鹰企业、6/7的诺奖得主研究院,是江阴当之无愧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强支撑。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江阴高新区将聚焦“1220”和“区内事区内办”,打造政务服务“3.0”版,创建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开展白屈港以西“城市更新”和全区域新一轮“310”综合整治,持之以恒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生态、服务效能。
为保障目标的实现,江阴高新区将实施项目化管理、打表式推进、专班式攻坚,力争无锡高质量发展考核保第一、国家高新区排名跨大步,三年冲进50强、五年冲进4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