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着力调结构兴产业树品牌 赋能"大丰收"

2021年03月03日16:14  来源:大丰日报
 
原标题:现代农业“沃野生金”

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主抓“接二连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做好稳产保供、脱贫攻坚、农房改善等工作,赋能农村农业“大丰收”, 实现农业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农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农业要素保障日益增强,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去年,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列全省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调结构增质效,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底气。我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念好“农字经”,种好高效田,打好特色牌,现代农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规模化经营,立足稳产保供,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整体推进”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近百万亩,形成水稻制种、甘蓝、稻田综合种养等9个万亩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创成上海市外农产品主供应基地11个,带动基地面积10万亩,年销售总额突破40亿元。推动产业化发展,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实现村有项目、村企结对“两个全覆盖”。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优质粮油、肉制品、蔬果、营养保健品、水产品五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实施光明“一园一厨五基地”、苏合禽产品加工、沿海冷链物流智慧城等农业重点项目32个,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家,农产品加工销售值达469亿元。同时,我区以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包装经营农业,推动“产供销加”联动发展,实现上中下游一体化。2020年,通过丰收大地、梦幻迷宫·田阿姨等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合作销售本地滞销农产品超500万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23亿元,同比增长超10%。

塑特色促融合,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经济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我区聚焦突破种业经济,聚力种源自主可控,全力推进现代种业工程,支持金色农业、华丰种业等企业,与万建民院士工作站、省农科院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畜禽、水产等“卡脖子”种源技术攻关,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近5万亩,占全市25%,郁金香种球国产化率90%。种业总产值达40亿元,种子持证企业9家,种业“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21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和省审定,均列全省第一。以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以荷兰花海、梦幻迷宫、恒北梨园等为核心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片区,创成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5家、省特色田园乡村9家,年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778万人次,跻身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50强。整体提升品牌经济,以区场共建品牌“大丰仓”为引领,对接上海标准,共建品牌基地,塑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形象,创成农业类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3个,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92.6%。

建平台聚要素,构建协同化农业产业格局

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就抓住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我区创新平台载体,成立农业集团,整合农业资产资源,吸收多元资本向农业领域集聚。以解决乡村产业趋同、布局分散化为重点,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坚持“一镇一园”,突出“一园一特”,建成农业园区2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市级农业园区全覆盖。整合资源要素,设立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品牌农业发展。每年单列不低于5%比例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培训助农行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完成率 100%,乡村振兴新特聘岗位行政村覆盖率100%,“新农人”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提升对小农户的覆盖率,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发展家庭农场496家,对接农民合作社833家,带动农户14.9万户,共享农业产业化增值收益。(朱 洋)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