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并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要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未来的乡村什么样?怎样建设好乡村?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乡村建设”展开热议。
理顺农房建设管理机制
推进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是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启动两年多来,苏北已有超20万户农房实现“升级换代”。今年我省将全面完成苏北地区3年3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此外,我省还在谋划支持苏中、苏南地区结合实际、构建让城市更向往的农村现代化居住形态。
“乡村建设行动内容丰富,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农房建设,它是农民群众世代传承的利益关切。”全国政协委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认为,当前我国在农房建设、改造和功能转换过程中存在管理缺失问题,这一状况不利于下一步乡村建设行动的顺利展开和有效实施,建议尽快理顺农房建设管理机制。
周岚介绍,目前我国针对乡村建设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比较缺乏。在现有的法规框架和部门职责下,农房建设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此外,相较于城市房屋建设管理,农房建设没有施工许可证的发放环节,唯一的行政许可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而目前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主要考虑规划和土地相关事项。因此,新建农房建设质量管控缺少有效抓手,既有农房的改造及用途转换(包括作为公共场所的经营用房),也缺乏必要的管控手段。
“建议国务院颁布《农房建设管理条例》或明确相关部门牵头制定部门规章。”周岚表示,关于新建农房,要尽快建立农房建设质量管控制度。一是参照城市房屋建设管理,增设施工许可证发放环节;二是将施工许可相关内容,合并到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环节。关于既有农房,需重点关注作为公共场所的经营用房。农房转为经营用途的,应要求经营人在开业前委托专业机构完成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留存备查。
同时,周岚建议建立农房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和农房确权登记等信息关联共享。此外,还应加强乡镇基层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工匠制度,确保有专业的力量支撑乡村建设行动的顺利实施。
既要扮靓“面子”,更要夯实“里子”
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农民的迫切期待。农民有哪些生活痛点?乡村建设中应如何补齐短板?对此,来自基层的代表带来不少一线声音。
在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副镇长聂永平看来,乡村建设不仅要扮靓“面子”,更要夯实“里子”。他关注到,近年来,以电信、移动、联通等为代表的通信服务商大力扩展农村地区业务,加大弱电和通信电缆杆线的建设覆盖。由于各单位主体相对独立,对杆线设施布点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农村地区强弱杆线杂乱林立,影响镇容村貌,还带来安全隐患。他建议省级以上层面加强领导,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整治标准,由各通信服务商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整治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可整合一部分古村落保护、旅游发展项目等涉农资金用于地下管道建设,各通信服务商要列出专项整治资金。聂永平建议采用“杜绝增量、消化存量”路径,新建杆线全部下地,现有杆线划出重点区域,用入地、入管、贴墙、捆扎、并线等方式治理,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逐步消除重点区域存量问题,再推进背街小巷等区域整治。
“农村公路是打通快递进村、促进物流大循环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保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泗洪县分公司归仁支局支局长殷勇在走访中发现,“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使农村原有道路得到提档升级,但受建设年限久远等影响,有的道路又出现损坏,破损率高的甚至达65%以上。“建议对农村公路原有的水泥路面再提档升级,铺设沥青。损坏严重的,要全面修建,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同时,还需配备人员加强管养。”殷勇说。
公共服务也有待跟上。全国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关注基层医院建设。他发现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技术还远不能满足百姓就医需求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短缺。为此,他建议通过向基层医院增加编制份额或允许自主招录备案制人员,出台到基层医院工作的补贴政策等,让基层具有吸引力。杨恒俊还呼吁医联体、医共体的龙头单位履行好龙头单位责任,将优质资源下沉,进行帮扶指导,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让更多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上病。
“三产”融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建设乡村、振兴乡村,需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农科院副院长秦光蔚认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尤为重要。“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必须在县域层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秦光蔚建议,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及转化,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融合,为农民拓宽增收致富路,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此外,还需完善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助力产业发展。
近年来,江苏先后开展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推进苏北农房改善等工作。为补上苏北乡村发展短板,我省把产业发展与农房改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去年在苏北地区新增各类农房改善配套产业项目569个,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3.72万人次,扶持4.06万名农民成功创业。迈进“十四五”,苏北地区仍在持续发力。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徐州将接续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将推动以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产业链条向镇村集聚,积极拓展镇村就业空间、培育镇村消费市场,加快释放农村农民需求、增强城乡循环活力。
“江苏的乡村建设行动,更加强调突出特色田园乡村特点和城乡融合发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加快补齐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短板。”周岚表示,下一步,将围绕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批让“城里人向往”的美好乡村,努力让“今天的乡村建设精品成为明天致力保护的文化景观”。(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