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理事会议事现场。六合城管供图
在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三友湖村柳塘余组,村民蒋萍正对家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分类意识,依旧一股脑儿堆积在一起,时间久了,分类桶甚至成了蓄水桶。”蒋萍说,如今,自己已经彻底转变了观念,“我们只要将干、湿垃圾区分好投进桶内就可以了,保洁员上门收运时再帮着四分类。”
这样的蝶变并非一蹴而就。柳塘余组村民理事会负责人余文龙介绍说,在该村组,他们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村民理事会每月进行一次的“讨论”,研究哪家做得好、哪家还有问题,然后再派专人上门指导。这一“熟人带熟人、熟人督促熟人”的模式,让该村组的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彻底改观。
余文龙说,此前,村里还设置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可回收物的回收价格也比收废品的回收价格高。但分类初始,群众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垃圾分类这么好的事情,却不能真正开展,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面对垃圾分类开展现状,村民理事会多次召开会议探讨。”最终,决定由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周边群众,引导群众自发参加垃圾分类,改善村容村貌。
具体而言,他们先从理事会5位成员“规范学习垃圾分类”开始,在理事会成员、老党员的宣传示范引导下,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理事会成员还通过“包干到户”形式,每人对接4户以上家庭,指导帮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每月理事会至少一次碰头研究哪家垃圾分类还有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一模式让村民们很快熟悉垃圾分类,而村容村貌的显著变化也让大家看到了分类带来的甜头。此后,在街道、村的支持下,理事会还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星级评选,对星级户给予适当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和分类积分一样兑换生活用品,进一步促进了垃圾分类的良性循环。
“以前一遇刮风,塑料袋在满天飞;一到夏天,蚊子苍蝇随手抓。现在可不一样了,保洁员每天沿村巡回收运,垃圾根本没有落地的机会。”村民张某说。
“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商量办。”余文龙说,只有发挥百姓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推动垃圾分类的生根发芽。下一步,村民理事会还将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内容,进一步促进村民自律,强化村民的自主管理意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深厚基础。(朱承超 毛金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