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江苏33.8万多名乡镇医生、乡村教师、乡镇农技员收到一份大礼包——“三定向”,江苏省人社厅近日会同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卫健委等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明确对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为他们设立职称评审“专用通道”,单独确定通过率,而且“即评即聘”,及时兑现工资待遇,以激发基层人员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
乡镇医院4年招不到一名牙医
“基层人才招聘真的很难!”离南京主城区30多公里的六合区马鞍街道,是一个典型的涉农街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余宏深有感触地说。
据介绍,目前留守农村的以上年纪的老人居多,很多老人患有牙病,而到大城市看牙,治疗一颗牙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很多老人舍不得。由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牙科,有的农民转而求诊一些上门服务的非法牙医。为此,余宏下定决心要在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名牙科。2017年,六合区专门给马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了两个牙科医生的事业编,但“4年过去了,至今没招到一个人”!
乡镇医院招才难,直接与村民打交道的村医招聘更难。马鞍街道11个村卫生室有26名村医,全是原来的赤脚医生经培训后上岗的。这些村医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现在农民生活条件好了,医疗需求提高了,乡村医疗人才却难以跟上。”余宏介绍,这两年街道大幅提高村医待遇,还给缴纳职工社会保险,但医学类毕业生宁愿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不愿意到乡镇。在马鞍街道卫生院,除了牙医,麻醉师、康复师、影像师都十分紧缺。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同样青黄不接。
马坝镇是全国知名龙虾县——盱眙县的农业重镇,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8万多公顷,水稻25.5万亩,也是盱眙龙虾的重要养殖基地。无论是传统种植还是水产养殖,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据了解,目前马坝镇农技站有13名技术员,最年轻的46岁,50岁以下的只有3人,其他都在50岁以上。“我们的日常工作,比如水稻试种、农机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都要跟泥土打交道,比较辛苦,年轻人不愿意来。”55岁的农技站副站长刘卫东告诉记者,农技站前几年招过年轻人,但后来都陆续考走了。
为缓解农技专业人员紧缺的矛盾,马坝镇专门组建农技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专业农业服务,但合作社成员最小的也有48岁,最大的60多岁了,也缺少年轻人。
这两年,各涉农街道、乡镇都在积极补充新鲜血液,招聘录用了一些大学生。但由于基层政府、事业单位普遍人手紧缺,每新进一名大学生都会成为各部门争抢的对象。马坝镇农机站编制内有一名30多岁的农学专业大学生,常年被镇里其他部门抽调使用;盱眙县黄花塘镇农业技术工作站20个编制,其中8人抽调到其他岗位,日常从事农技服务的只有12人。
乡村振兴渴求大量高素质人才
62岁的黄富强退休前是黄花塘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深谙人才对现代农业、农村的意义。“我们这里一些农业大户以十几万元年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还是很难聘到人。”据介绍,随着更多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种植普及,需要操作人员熟练掌握现代农机,而且现在农业技术更新快,而种植户文化偏低,年龄偏大,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需要农技站工作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但目前农技站人员普遍年龄偏大,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农技发展变化,不得不外聘专家来上课。
发展乡村旅游,组建农业合作社,同样需要专业人才。黄富强举例说,当地有位农业大户流转了1200亩地,种植大片桃、梨等水果,养殖成群鸡鸭。随着产业越做越大,大户想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但因其文化层次偏低,连申报材料都写不了。
今年3月初,黄富强的农业种植项目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正式通过审批。工作室承担着农业技术传帮带的重要职责,按照黄富强的设想,至少需要4个人,但是人从哪里来?怎么吸引年轻人?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只要有大学生来实习,有记者来采访,我都会热情相迎,就想以此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宣传乡村,吸引有志之士建设乡村。”
采访盱眙天泉湖卫生院院长徐孝义时,他正和同事一起忙着给村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很多人早上7点不到就来了,每天接种七八百人,卫生院1/3的人手都用上了,还是忙不过来。”徐孝义告诉记者,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日常就诊、疫情防控、常见病筛查、免费体检等,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期盼更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学本科生能扎根基层,让农民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不仅农技、医疗卫生、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特别紧缺,随着乡村旅游、电商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农村对高素质财务、旅游、宣传等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提高待遇可增强岗位吸引力
相比卫生、农业岗位的招人难留人难,这两年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招聘有了改观。
“我们全镇目前有159名小学教师,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滨海县五汛镇中心小学校长葛永浩介绍,五汛镇有3所小学,即中心小学、第二小学、胜利小学,今年中心小学新招了两名大学生,“这得益于江苏5年前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虽然年轻教师也有流动,但每年都会补充新教师进来。”
为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江苏2015年底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政策若干意见,在工资待遇上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倾斜,完善乡村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取消乡村教师评高级职称必须是本科后5年的时间限制等,鼓励教师向基层流动。
葛永浩以自己举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后,他比同样是副高职称的县城小学教师每月多出1000元左右。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也比县城老师月收入高出五六百元。“待遇比以前好了,吸引力自然也提高了。”目前五汛镇中心小学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1/3。
滨海县海港经济区中信小学校长刘光红也表示,虽然他们学校离城市有100多里,但目前学校教师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影响年轻人就职乡镇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待遇问题。”徐孝义说,很多乡镇卫生院难招医学本科生,根本原因还是医学本科生在城市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像乡村教师那样有待遇倾斜,乡镇医生的吸引力也会慢慢提高。
黄富强建议,目前江苏农村交通便利,很多村镇从城市开车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可以通过提高乡村农技人员、卫生人员的待遇,让居住城市的年轻人“钟摆式”上班,服务乡村。
“三定方案”给基层人才“盼头”
除了工资待遇,科学合理的职称评价,也是提高基层人才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和荣誉感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镇基层专业技术岗位的吸引力。
57岁的陈老师在滨海县五汛镇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两年前评上了副高,但因为学校没有相应的岗位,一直没有获聘。在五汛镇,不少老教师都有类似境遇。对此,葛永浩也很无奈。据介绍,目前乡镇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有严格的比例要求。五汛镇老教师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都到了评高级职称的年限,但是学校副高岗位有限。前两年江苏对乡村教师作出超20%比例聘任的政策倾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仍有老师评上高级职称后聘任不了。
评上职称难聘岗的现象在农业条线更为普遍。六合区马鞍街道农服中心副主任薛世芳,是镇上少有的科班出身的农学专业人员,2018年就评上了副高但至今没有聘岗。据了解,薛世芳所在的农技服务中心有14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都在45岁以上,但中心只有4个副高岗位,目前职位满员,只有等到其中一人退休,其他人才能获聘。盱眙县马坝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目前有8人评上了中级职称,但因站里只有5个中级职称名额,也没办法满聘。
对此,盱眙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黄勇表示,按照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镇农业服务站的职称设置比例为1:3:6,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单位有10个专业技术人员,只能有1个高级岗位,3个中级岗位和6个初级岗位,如果3个中级职称的人没有退休或者升到更高级,其余人就没有机会获聘。只有1个高级职称岗位,也意味着中级职称是很多人的“天花板”,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老职工继续努力的积极性。新出台的“三定向” 政策对高级职称进行总量控制,如果由县一级主管部门以行业为单位,按照全县的人才总量进行整体把控,比如卫生系统人才一起评,水利工程人员一起评,总体盘子大了,乡镇专技人员就有更多机会评上高级职称,也就多了个盼头。
六合区人社局事管科的孔一烨也表示,乡村不仅招才难,留人也难。此次改革省里推出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即评即聘”, 解决了以往评了职称聘不上岗位、兑现不了工资待遇的问题,贯通初级和中级岗位,大大拓展了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空间,这些对于基层引才留才都大有裨益。□ 本报记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