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分享身边好人故事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

2021年04月24日08:58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人民网南京4月24日电(顾姝姝)一个人带动身边人,一群人影响整座城。4月22日晚,南京市浦口区举行了第五届“美善浦口人”表彰暨故事分享会。在颁奖典礼现场,16名代表人物获此殊荣,涵盖各行各业。他们中,有坚持献血20年的高中教师,有义无反顾坚守在疫情防控战场的标杆,有在城市建设中敬业奉献的模范,有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还有诚实守信的榜样。

“我们希望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变活变亮,通过宣传平凡英雄让广大党员学有标杆、行有示范。”浦口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当天,现场600名观众聆听故事分享会。

“上世纪70年代,我父亲在偏远乡村当医生,遇到病人大出血,需要输血抢救时,父亲就会挽起袖子。”57岁的黄志坚是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一名物理老师,清瘦的他已经坚持献血20年。谈及献血初衷时,他回忆道,“在我儿时的印象中,献血可以救人,这种行为很伟大。2000年,当我在南京街头看到献血车时,毫不犹豫就上去了。”

从那以后,献血成了黄志坚每年必做的事情。这一行为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2020年6月,黄志坚班上两名新疆维吾尔族的男孩子刚满18周岁就主动去献血。“老师,你猜我们今天做了什么?我们向你学习,去献血啦!”两位学生兴奋地说。

两位少数民族学生脸上洋溢的自豪让黄志坚充满感动又难以忘怀。“只要我身体健康,我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一直献到60周岁。即使过了这个年龄,我也会去做志愿者,呼吁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他说。

据统计,20年来,黄志坚已无偿献血总计231次,献血量累计达80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人全身血液换了10多遍,点亮约424人的生命之光。他也因此先后5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1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郑爱红是浦口区的一名社区网格员,2020年1月25日,她接到一对由武汉到南京的母子。当时,八岁的小男孩和母亲一起在酒店进行隔离观察。当听说母亲担心儿子由于每天吃外卖营养跟不上时,同为母亲的郑爱红感同身受。“我就上网学习武汉菜的烹饪方法,努力做出地道的武汉口味让这对母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她说,“那阵子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必须舍小家为大家。”

对郑爱红来说,这些温暖的回忆背后,是自己永失父爱的遗憾。2020年2月,正值疫情防控吃紧阶段,她几乎日夜守在岗位上。一天晚上10点多钟,她正在网格内核查登记人员信息,母亲突然打来电话,哭着告诉她“你爸走了……”她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做完最后一户排查后,一路跑回家。这些年,她陪伴父亲时间很少,父亲出殡前的那一夜却是她当网格员以来陪父亲最长的一夜。

“这些好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是公民道德建设成果的体现,更是当下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我们希望将榜样的力量传递到人们内心,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浦口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责编:耿志超、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