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万亿级市场,在南通开的这场会共话招投标改革

2021年04月28日21:52  来源:新华报业网
 
原标题:事关万亿级市场,在南通开的这场会共话招投标改革

  交汇点讯 4月28日上午,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间“不见面”开标室内,“2021年崇川区唐闸镇街道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项目(一标段)”仅用25分钟便完成开标。这场开标活动,仅招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交易中心的3名工作人员到达线下开标室,34家投标单位都在线上远程参加。

  与此同时,一场招标投标改革创新现场会,正在南通召开。现场会由国家发改委法规司主办,各省份、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投标工作牵头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一堂,交流经验做法,共话创新思路,明确改革要求。

  招投标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去年全国工程招标中标金额超过8.5万亿元。深化招投标改革创新,对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公共资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预防惩治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主体监管规范等方面积极创新。现场会上,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发现,“不见面”开标是一个高频词——山东、江西、云南等多地,都介绍“不见面”开标的推进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见面”开标,2017年由南通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此后,江苏在全省推广“不见面”开标,并由此切入,深化招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逐渐形成“文件无纸化、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系统辅助评、结果快递送、过程全留痕”的“不见面”交易方式。当疫情突袭,“不见面”交易发挥重要作用。去年11月,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江苏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典型经验做法。

  去年,江苏公共资源交易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6.32%,约占全省GDP的20%,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江苏共实施“不见面”交易31730宗,减少市场主体往返约153万人次,节约投标人成本近13亿元;平均每个标段投标单位由7家增加到13家,跨区域投标成为新常态。“不见面”交易,还明显提高交易效率、规范交易行为,并为拓展数据应用打下基础。

  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瞿永国介绍,该市自主开发的“鸿雁不见面开标系统”,将“不见面”交易从电脑端延伸到移动端,去年全市“不见面”交易率达到77.8%。远程开标、无人值守开标、智能化评标等3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与金融机构进行技术对接,在全国首创“直开式”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实现电子保函从申请、开具、传输、管理、运用到退还(索赔)6大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有效解决投标保证金收退手续繁琐、大量资金长时间占用等堵点、痛点。投标单位可在5家银行、8家保险公司中自由选择。这项创新服务去年4月上线后,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保函担保金额已突破58亿元,服务企业3万余次。目前,南通还在打造集“一号通办”咨询台、金融服务超市、政策咨询服务台、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征集、交易服务“好差评”、项目定制专区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惠企便民综合服务平台。

  招投标连接供需两端,是工程、货物和服务进入市场的重要环节。开展招投标改革创新,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为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上海在“一网交易”基础上,推进统一在线监管、统一投诉处理、统一信用奖惩,提高监管效能;浙江探索“评定分离”改革,由招标人采用价格竞争、票决、集体议事等多种方式自主确定中标人;福建、河南加强评标专家库建设、实施评标专家精细化管理、开展评标专家在线监督,着力提升评标质量;江西、四川从优化服务和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强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管理……各地改革举措,优服务提效率、降成本减负担,有效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杨洁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各项建设任务特别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因此要继续大力推行招投标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深化招投标改革创新,要以新技术、新应用为牵引,加快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互联网+招标采购”,加大全过程信息公开力度;以“全链条、全覆盖”目标,提升招投标监管水平;落实市场主体自主权,消除招投标领域的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限制,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文/图

(责编:唐璐璐、张妍)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