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大气、多功能的公厕代替破旧的旱厕;污水收集处理后再达标排放……南京众多乡村近年来在环境改善中屡屡刷新“颜值”,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高。记者从市城管局、水务局获悉,作为今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选项”,农村公厕新改建数将达60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再覆盖700个自然村。
六合横梁街道的体育公园内,一座崭新的公厕近日亮相,相关人员正在进行内部洁具的安装。记者在现场看到,100平方米的公厕“分工有序”,设置了男厕、女厕、工具间和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内配置了成人坐便器和儿童坐便器,还安装了无障碍扶手。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处公厕将在今年七八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城乡公厕的新建、改建一直是相关部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城管局设施建设处副处长朱亚楠介绍,按照计划,今年将新建、改建城镇公厕30座、农村公厕60座,再吸纳300座社会厕所加入厕所开放联盟。“南京推动厕所革命一直不遗余力,2017—2020年,仅城管系统新建改建的城镇公厕就有1127座,农村公厕多达1910座。”朱亚楠说,很多公厕还玩起了高科技,能报警,能智慧指示厕位使用情况、人流量等,另外,二类及以上城镇公厕提供免费厕纸,老百姓如厕越来越舒心。
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社区松元二村现有30多家农户,记者刚进村口,便看见一座干净整洁的公厕。绕村走了一圈,没发现一个敞开的茅坑。在此经营农家乐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家家都是旱厕,不仅有臭味,苍蝇蚊子也十分恼人,“集体改厕后,环境美了,一到周末来这里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农家乐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农村厕所新改建不断提速,污水收集处理也正同步跟上。
眼下,六合横梁街道吴郑村的污水设施建设现场,18名施工人员正日日忙碌。“4月13日工程正式开工,1500多米的主管网已经开挖回填了400多米,将在5月15日左右完成,接户管施工和污水处理站点的建设将紧随其后。”三峡北控(南京六合)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经理朱薛荣介绍,吴郑村共有67幢民房,户籍人口超过350人,此前多年,各家各户的污水是管道在哪就排到哪,正在进行的农污收集设施建设,就是要彻底消除这种“粗放”带来的环境污染。收集到的厨房污水、厕水、沐浴用水和洗涤用水四类污水,将进入村中建设的日处理量15吨的一体化处理点,处理后达到一级B类标准,再进入附近的河道。
朱薛荣告诉记者,实现农村污水设施全覆盖,六合区开创了地方政府、央企和地方企业全方位合作、联合发展的新模式,即PPP模式。一期工程实施143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期工程实施1507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863个村庄存量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全域自然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在江北新区,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污水设施建设为“牛鼻子”工程,统筹带动农村厕所革命及垃圾分类。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近的村庄,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距离市政管网较远的村庄,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不具备条件接入设施的农户,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实现污水收集。目前,江北新区已实现219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集中设施治理率92%,三格仓治理率8%。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江北新区公用资产投资公司成为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单位,让污水治理基本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管护机制。
小设施改变了大环境。“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垃圾要分类,污水不能乱泼。”住在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的李先生表示,好环境需要好习惯去保护,乡村文明程度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戴连栋介绍,我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已从2018年底的33%提升至目前的80%,其中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并全面推行以区为单位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专业化统一运维,有效解决了基层设施缺少专业维护人员的问题。今年,还将有700个自然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届时,我市农村污水收集率将超85%。
南报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