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做起精细管理 水韵江苏让节水成良好风尚

2021年05月13日07:21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水韵江苏,让节水成良好风尚

5月11日深夜,南京国电南自园区,南京福佑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尹飞带领同事们进行漏水检测。尹飞对前去采访的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说:“夜间用水量小,检测干扰因素就少。而夏季用水量增多,供水管网出问题的概率变大。”

专业、敏锐的“探漏人”捕捉供水管网异常,守护着珍贵的水资源。而为写好节水惜水“文章”,人们做了些什么?又该在哪些方面再发力?正值2021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记者进行了调查。

点滴做起,念好“节水经”

在省水利厅办公楼——江苏水利大厦,记者看到茶水间贴有“滴水在指尖、节水在心田”“从我做起,建设节水机关”等宣传语,接水时滴漏的水可通过管道回收到饮水机上方的弃水回收箱,用于打扫卫生。省水利厅节水办四级调研员杜芙蓉介绍,大厦2019年进行节水提标改造,为每层楼安装节水器具和24小时在线监控系统,“改造后节水30%-40%,人均用水量达节水单位先进值。”目前,江苏大部分省级机关已完成节水型机关建设。

南京市丁家庄二期凤康园小区是个保障房小区,918套公租房统一安装节水型器具,去年小区人均每月用水1.92吨。而按江苏省城镇居民用水定额计算,人均每月用水量是4.5吨。该小区住户王万美说,家里的水龙头、淋浴头等打开之后水不会乱喷,关掉后不会滴水,“我家水费每两个月60元左右,比搬来前少一半。”

去年,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赵金辉所在团队,与南京节水管理部门共同调查了94个高校校区的节水情况。总体来说,高校学生日均用水量达到150-180升,高于居民140-150升的人均生活用水量;部分校区内部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

高校用水人群庞大,节水工作颇受重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购置节水科技产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例如,在用水器具上安装节水喉、水箱翻板球后,节水率提升30%;在食堂推广“一体式节能节水洗碗机”,年节水量达1.2万立方米;引进超声波洗菜机、自动洗筷机,节水20%;引入自助洗车机,车辆单次清洗耗水12-25升,相较传统洗车方式节水70%以上。

江苏筛选用水量大、水耗高、节水制度健全管理到位且具有较大节水潜力的单位开展“合同节水”试点,即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签署合同,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目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南京体育大学用水管网改造等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常州工学院巫山路校区节水改造等项目,被水利部作为典型在全国推介。

省水利厅节水办主任朱庆元介绍,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降幅,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目标任务,用水效率明显提升。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省连续6次荣获优秀等次,连续4个年度位列全国第一。

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说,我省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生产、生活、消费各环节,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各领域,城区、街道、社区、家庭各层面的节水。全省已有24个“国家节水型城市”,数量居全国各省份第一;13个设区市均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设区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覆盖。

我省还稳步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共建成1442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1163个省级节水型小区。

重复利用,盘活“第二水源”

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有一个掩映在绿荫中的中水处理站。“学校一直在探索雨水收集、污水回用的方法,在新校区建设中利用地形地貌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每年雨水收集量达26万立方米左右;建成湖水自动浇灌系统、湖水转中水利用系统,每年湖水直接利用量3万多立方米、间接利用量8万立方米,解决了300多亩校园绿化用水以及教学、工业中心、体育中心等区域的所有日杂用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后勤中心主任邢益军告诉记者。

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多措并举,持续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一方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实施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有序推进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步建设配套输水管网,鼓励用户主动利用再生水。截至2020年底,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率超20%,主要用于工业回用、景观用水、绿化灌溉、城市杂用等。另一方面,强化雨水利用,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促进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提升城市的自然调蓄和涵养能力。此外,我省积极推动大型单体建筑、公共建筑等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5月11日,记者在丁家庄二期凤康园小区看到,虽然前夜下过暴雨、当天细雨绵绵,但地面上不见一丝积水。小区最外围绿化带比地面低约半米,“这是下沉式绿地,便于雨水直接流下去灌溉。雨水通过透水砖渗漏到线性排水沟后,回流到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能储存100立方米雨水,供绿化灌溉使用,每年至少能节水300立方米。”凤康园生活服务中心经理孙宏兵介绍,丁家庄二期是南京“海绵城市”建设两个试点项目之一,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利用资源,兼顾市政道路排水。

我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先后评选确定南京、苏州等两批14个省级试点城市和一批省级示范项目。试点城市分布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兼顾地下水位埋深、平原水网地区、丘陵地区和高盐碱地区等地理特征,对今后全省推广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全省在解决城市内涝、消除黑臭水体等方面,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副院长、水科学研究院教授李国芳建议,进一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例如,在企业内部,加强冷却用水的循环利用;在工业园区内,通过合理布局,使一家企业用过的水可以在另一家企业再利用。目前企业内部水的重复利用得到重视,但企业之间的串联用水较少,需要加强政策激励、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

省规划设计集团市政院总工程师朱建国说:“目前来看,我省再生水利用效率还不高。”我省本地水资源一般,但因处在长江下游,“外来水”不少,总体上水资源较丰富。在再生水和自来水水价相差不多、尚需另建一套再生水管网的情况下,有的地方怕麻烦、怕风险,再生水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而在北方一些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可达100%。他建议,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给予设施补贴、实行优惠水价的政策引导、激励机制,推动再生水利用。

赵金辉也提出,绿化浇洒、车辆清洗、道路冲洗等完全可以用再生水,但南京再生水的使用还不普遍。例如根据2015年实施的《洗车场所节水技术规范》,洗车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大于80%,洗车取水量定额不应大于40升/辆·次。目前常见的高压水枪方式洗一辆小型车用水在100升左右,需加强重复利用以降低水耗。

精细管理,拧紧“水龙头”

去年6月,水量自动监测系统提示,国电南自园区内的连天美医院水量比上月增长超过30%。接到系统报警后,福佑管道工程公司上门检测,发现管道老化导致漏水。

尹飞说:“水费支出在企业各项支出中占比不大,所以企业可能对用水异常并不敏感。我们定期对园区进行节水核查,既能及时掌握相关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也有利于找出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节水核查,让国电南自园区每年减少水费约18万元。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我省不断推进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2020年底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0%以下。

最近,南京联通公司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节水服务合同。南京联通项目经理徐慕然介绍,作为控制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漏失的有效方法之一,DMA分区管理通过准确的夜间计量、实时流量监测、精确快速的漏水定位和维修、合理调节压力等手段,达到控制漏损目的,还可以控制各个场景用水量、定量控制绿化等非必须自来水消耗场景。预计第一年可节水15%,此后节水率可逐步提升到30%以上。

赵金辉发现,加强公共用水的精细化管理,需重视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节水器具近年来逐渐普及,有的公共建筑卫生间内安装了延时自闭冲洗卫生器具,但一些维护人员为追求冲厕效果,将延迟时间调到最大限度,冲水量远超所需。一些场所安装红外感应冲洗装置,有人进去后先冲一次水,待人离开又冲一次水,同样造成浪费。目前公共建筑均安装节水龙头,但一些高层建筑中由于水压过大导致“超压出流”,需通过优化压力控制和加强管理使其发挥节水效果。

朱建国曾参与省级层面供水与节水规划编制,也参与编制和指导多个设区市、县(市)的城市节水专项规划。他告诉记者:“做好节水,不是把用水控制到非常苛刻的程度,而是在较合适水平上节水,既节约水资源又不影响城市发展。”在他看来,编制节水规划,要科学考量城市规模、工业企业规模、产业背景等,做好水资源的平衡分析,也要将调水远近与用水需求平衡好。

在创建节水型城市评审过程中,朱建国发现,台账不清的问题也亟需引起重视。“投入经费,小区装了雨水回收利用设备,但设备有没有正常运行?利用量有多少?不少地方的记录不够清晰。而这些数据对我们优化设施调度、科学分析调蓄水池规模与降雨雨量关系等非常重要。”

久久为功,节水始终在路上

“节约用水,不能仅仅理解为减少用水量,而是有着丰富内涵,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各个环节,强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高效合理用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李国芳说。

南通市水利局局长吴晓春介绍,该市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纳入高质量考核体系;在工业领域,推进生产要素向沿江沿海经济带聚集,重点培养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形成与区域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产业布局构架;以火电、化工、冶炼、纺织等行业为重点,以节水技改为核心,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节水技术与产品。

在节水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泰州市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城镇污水再生水利用、黑臭水体整治和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等同步推进。泰州市住建局城市建设处四级主任科员曹洋介绍,近两年该局联合卫健委、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对市区用水量前十名的公共建筑开展节水型器具检查,实现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

今年,南京将迎来第三次“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葛玲表示,南京将“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完善、落实节水管理制度,制定节水型载体评价报告编制标准体系、节水型工业园区创建标准,推进定额精细化管理;以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创建不少于90家市级以上节水型载体、技改项目、教育基地,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创建市级以上节水型单位的比例。

《江苏省节约用水奖励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我省拿出45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节水型载体建设、用水审计、节水宣传等,建立节水财政奖励机制。市、县各级也将节水管理纳入财政预算,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江苏还在全国创新推出“节水贷”政策,为省内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进行贷款增信。目前已累计发放低息“节水贷”37亿元,惠及60余家企业。

围绕节水型城市建设,专家们纷纷提出建议。“随着城市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和环境改善,公共建筑、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越来越高,公共用水管理还需加强。”赵金辉认为,有的人在家中用水节约,在办公楼、宾馆等就不那么在意。所以,一方面要在公共建筑中采取限压、限时等被动的节水措施,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节水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公众的节水意识。

李国芳建议开展分质供水。她说,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饮用水和自来水的分质供水得到发展,比如上海、宁波等城市已有多个分质供水项目。目前自来水管道中的水都是清洁水,可以积极探索将再生水作为人们的生活杂用水,按不同水质实行不同水价,让居民根据需求选择用水。不仅在家庭,在工业园区、公共建筑等场所,同样可以推动分质供水。

□ 本报记者 吴琼 白雪 洪叶 徐冠英

(责编:萧潇、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