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文博场馆“温度连接”更多观众

2021年05月18日15:07  来源:无锡新传媒
 
原标题:文博场馆“温度连接”更多观众

昨天,引爆无锡博物院的“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闭幕,刷新了博物院自开放以来的单日接待纪录,也为“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的举办开了个好头。在公众观展热情日益高涨的当下,文博场馆的展览、服务以及延伸产品该如何提升?随着时代发展,知识边界不断被打破,肩负着知识传播功能文博场馆又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

趋 势

探索公共教育新模式

县前西街79号的无锡美术馆正在展出“江苏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周末,前来看展的学生和家长排起了长龙(如图),这令无锡美术馆副书记顾玮倩喜出望外。无锡市书画院名誉院长王洋在无锡美术馆工作了20多年,他用了“史无前例”来形容此番景象。顾玮倩道出了火爆观展现象背后的原因:除了高品质展览自带流量外,以博物馆教育的新政策为契机,在教育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学生们开始主动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场馆携手校园,彼此扩圈,场馆成了最生动的艺术课堂。

在这样的趋势下,锡城的文博场馆不断打破传统收藏、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服务范畴,努力探索公共教育的新模式。日前,省文物局公布了2021年度江苏省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我市有“‘行走’系列研学旅行之‘倪迂之境’”等多个项目入选。无锡博物院开放部主任陶纯怡介绍,“倪迂之境”围绕元四家之一的无锡人倪瓒以及其画作《苔痕树影图》进行活动开发,设置有AR课解析画面、临摹画作、鼋头渚实景写生等内容。馆内小课堂,馆外大课堂。陶纯怡透露,目前市博物院正在进行第二期“行走”系列研学线路开发,将把各地优质的文博资源转换成公共教育系列课程。

破 圈

讲好故事才更具吸引力

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市博协会员单位共计58家,其中,有地方综合性大馆,也有鸿山遗址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等专题馆,还有各地美术馆、名人故居、民办博物馆。锡城各大文博场馆吸引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多地观众来参观打卡,而且逛博物馆的观众越来越年轻。“考古热、文博热折射出的是文化自信,大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多彩,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在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看来,文博场馆只有讲好故事,才能更具吸引力,“在这个过程必须深挖文化内涵,并将晦涩的语言转化成大众能够接受的语言。”

最近,西漳公园内的江南蚕桑博物馆重现采桑养蚕、抽丝结茧的盛况。“以前周末,一天来几十个人不错了,现在周末有上百人次参观,还有很多预约参观。”博物馆负责人周天文表示,无锡是丝码头,为了更好地呈现江南蚕桑文化,今年,该馆改进了展馆结构,辟出养蚕体验馆,聘请了省蚕桑研究所的专家专职养蚕宝宝。西漳公园配套种植有40亩的桑园,游客来不仅能看见一龄到五龄的蚕宝宝,还能亲自体验采桑养蚕。

文创在这几年日益红火,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走进文博场馆的原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创“超活化青铜小分队”,发布以来销售量已突破1.2万件,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也是每天售罄。近年来,锡城各个文博场馆的文创产品从数量到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文创产品是文博场馆颇具温度的载体。”庄若江说,无论是展览的引入还是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掌握受众的观展偏好、消费习惯等,从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开发出更有“人气”的产品。

提 升

“博物馆城”建设正在推进

今年的博物馆日,无锡将推出博物馆奇妙夜、光阴二十四节气展、故宫大讲坛等多项主题展览和互动,不少市民已经提前进行了观展预约。“观众多了,如何匹配更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也是每个文博场馆必须思考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以往,大多数文博场馆认为,文物保护保管、文物研究、展览展示是主业,而如今,观众接待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办展理念的转换,才能让一时的‘流量’转化成‘留量’,让场馆真正走进市民心中,与观众形成更有温度的连接。”

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张曙峰也表示,我市正在推进“博物馆城”的建设,促进博物馆行业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博物馆更充分、更多元的发展。另外,打造“智慧博物馆”,推动数字化、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新标准在博物馆行业的应用,进一步发挥传播知识文化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

(张月、韩玲 图文报道)

(责编:萧潇、张妍)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