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与江苏省财政厅启动了第三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一年半以来,24个“试验区”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了新探索
盐城市亭湖区为破解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将431户试点农户的2790亩承包地、1123块田整合为147块,让101户愿意继续自种的农户选最好的田块,其余土地集中成片流转,既方便了小农户耕种,又发展了土地规模经营。该区的改革做法得到盐城市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即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启东市聚焦落实“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重大政策,在28个村民小组开展试点,摸清了土地承包现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变动等情况,初步形成了延包工作思路。南通市海门区、金湖县、丹阳市为应对承包土地流转违约风险,同时减轻新型经营主体因交付土地押金带来的资金压力,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模式的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
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取得新进展
常州市武进区积极探索宅基地管理“武进模式”,出台了《武进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武进区农村宅基地保障资格权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管理制度,基本建成宅基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昆山市探索形成以房扶贫、以房入股、村集体主导以及村企合作等4种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模式。无锡市惠山区初步建立了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政策体系,闲置农房全要素动态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已成功吸收一批社会资本参与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常州市新北区结合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万平米以上。南京市高淳区结合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出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额分级累进缴纳调节金制度,切实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模式
泰州市姜堰区建立“短期集中办班+常态实训指导+专业资格认定”的“三合一”家庭农场主培训模式,以及作栽、植保、耕保、农机等学科技术“四位一体”的绿色高效示范基地模式,引导家庭农场绿色集群发展。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等地围绕促进家庭农场联合发展,在组建家庭农场联盟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徐州市铜山区、盐城市亭湖区启动家庭农场主养老保险政策试点。徐州市铜山区、常州市新北区、泰州市姜堰区、泗洪县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指导下,先行试点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和家庭农场电子记账模式。南京市六合区以1个核心成员+N个经营主体+X项功能的“1+N+X”组织模式,组建了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服务面积达10万亩。睢宁县着力健全“11841”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提升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该做法被徐州市以两办文件形式推广。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展开新实践
江阴市研究制定村社财务分离、人员分离的办法,研究出台基层组织职责清单,在46个村开展村社分离改革试验,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推动村(居)委会回归社会管理和服务。泗阳县围绕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党委,推行“小村说事日”,开展“积分制+”活动,组织进村宣讲、乡贤评议、五美评选“三大活动”,推进“线上+线下”双线普法、“警网+网格”双网融合、“律师+村居”双百行动。淮安市淮安区为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赋能放权和管理奖惩为手段,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太仓市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空间指标等关键资源要素利用低效、发展效能转化不足等难题,推动建立镇级主导和村村联合的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平台26个,2020年村均增收65万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