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附中校友袁隆平:“这两个学科对我影响最大”

2021年05月23日08:49  来源:扬子晚报
 
原标题:和巨星零距离的那些时刻

南师附中校友袁隆平:

“这两个学科对我影响最大”

在南京师大附中校园“院士走廊”的旁边,有一座1949届校友袁隆平院士的塑像,作为校友榜样,时时激励后辈成长。昨天,附中校园袁隆平院士的塑像前,摆满了鲜花,寄托师生们的哀思。

袁隆平院士十分关心母校南京师大附中的发展。2002年10月1日,袁隆平院士特地赶来参加母校100周年校庆。一群师生围着他问:“您觉得在附中上过的哪门课对您影响最大?”大家本以为他的答案是生物、地理甚至数理化。结果袁隆平脱口而出:“体育!在体育课上的锻炼让我下地干活儿不累。”围观者追问:“其次呢?”“英语!因为使我能读懂外语文献,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南师附中许祖云老师回忆,2000年8月4日,他与王栋生老师专程赴长沙拜访老校友袁隆平先生,当时已是晚上7点多钟了。袁隆平先生身着长裤,短袖T恤,正坐在书房的木椅上看报。“我自报姓名并代表母校向袁隆平先生问好,袁隆平先生立即请我们入座并沏茶以示欢迎。”

那次经历被许祖云老师用一篇《夜访袁隆平》记录下来。袁隆平告诉两位老师:我读书凭的是兴趣。我喜欢音乐、游泳。最近,我们单位举行短池游泳比赛,我得了四个第一:自由泳、蛙泳、仰泳与潜泳。年轻的时候,50米潜泳,我是世界水平。我有慢性肠炎,光吃不长肉,人长得瘦,但精神、体力仍不减当年,下田我总是骑摩托车,一来快速、二来方便。累了,我就听“梁祝”,哼哼小夜曲——过去所谓的“靡靡之音”。我这是童心未泯。 通讯员 居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江苏水稻专家:

“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昨天,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全国优良食味粳稻育种的领军人物、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才林回忆起三十多年来和袁隆平院士的点滴交往,难掩悲痛之情。

王才林告诉记者,无论是对于老百姓,还是对于他们育种的科研人员来说,袁隆平就是“精神支柱”,“有他在,粮食一定是高产的;有他在,粮食安全一定有保障的。”

回忆起第一次遇见袁隆平院士,王才林说,那还是1986年,他刚研究生毕业那会儿。“我去长沙开第一届的杂交水稻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个会上要求我用英文去作报告。”王才林说,初出茅庐的他,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学术会议,用中文作报告都有些“抖抖霍霍”,更何况还要用英文。

他记得汇报结束后,现场一位印度专家问了他一个问题,他听了两遍都没有听懂是什么意思。这时候,作为大会主席之一的袁隆平帮他做了翻译。当时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袁隆平先生的英语非常好,也非常平易近人。

相识这么多年来,王才林眼里的袁隆平院士始终如一,“吃的穿的都很简朴,但是对于工作始终一丝不苟,90岁高龄每天还要下试验田,这样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王才林说,袁隆平院士待人非常随和,“我们的年龄相差30岁,但是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去找他,他都不会摆架子,始终非常热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责编:张妍、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