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我们公司20多位通过智联招聘平台招录的编辑,收到归属地为上海的智联招聘猎头电话,动员他们报名参加省内一家出版集团的春季招聘。”江苏春雨教育集团有关人员近日向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反映:“我们每两年缴纳27600元智联会员年费,想不到智联招聘反过来‘挖墙脚’,‘精准打击’我们。”
近年来,江苏春雨教育集团有87位编辑通过智联招聘平台招录。可今年4月份以来,其中20名编辑陆续接到智联招聘猎头电话,告知他们省内一家出版集团春季招聘报名即将截止,此后9人报名参加了该出版集团春季招聘考试。
“最终离职的9人中,6人系之前通过智联招聘招录。”春雨教育集团相关人士认为,智联招聘此举有违猎头行业规则,既做招聘平台、收取用工单位会员费,又对会员单位应聘者资料进行反复利用,甚至“一女两嫁”,追求利益最大化,侵害了会员单位利益。
而对自己“挖墙脚”这一说法,智联招聘方面并不承认。智联招聘是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的品牌,5月21日,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负责对接春雨教育集团的王静告诉记者,春雨教育前几天已经给他们北京总公司发函提出抗议,她也正为失去春雨教育这个客户发愁。“我们公司查了猎头的通话录音,没有不合规的流程。所有猎头交互行业都是这个模式。”
该公司负责对接省内那家出版集团的王敏说,智联招聘没有针对春雨教育集团提供任何“定向动员”的服务,是猎头根据最近平台上更新的简历致电这些求职者的。“智联招聘平台库里有2亿多份简历,猎头会面向更新简历者打回访电话。求职者除非在更新简历时写明自己目前在春雨教育集团工作,不然,猎头是无法知晓这些求职者现职的。”
简历更新后多久会被猎头“看上”?王敏表示,这不好说。王敏和王静多次强调,求职者简历上一般不写目前工作单位,猎头们也不在南京分公司上班,是不可能和南京这边“合计”、专门找春雨教育的人打所谓“定向招聘”电话的。
昨天,智联招聘平台工作人员给记者发来两份录音,证明该平台猎头只是打提醒服务电话,并没有“撬人”。那家出版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他们从未委托智联招聘进行任何“定向招聘”。
然而,之前接到智联猎头电话的春雨教育集团员工李 小玲告诉记者,她两年多前向智联招聘平台投过简历,后来入职春雨教育集团,这两年她根本没有更新过简历,顶多每年登录两三次智联招聘App。4月份接到猎头电话时,她还非常奇怪,因为自己并没有近期换工作的打算。另一位员工崔恒华也表示,她是两年多前入职春雨教育集团的,入职后在智联上的招聘材料从没更新过,她也再未登录智联招聘平台。
记者多次询问智联招聘高层的态度。智联招聘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向北京总部反映春雨教育集团该情况,具体如何处理,总部尚未回应。
江苏领航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人才流动原本是正常现象,但有些“挖墙脚”行为是恶意的,会给一些公司造成损失,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有序竞争。该人士说,培养一名成熟的图书编辑人才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理科类编辑尤其难培养,要经过理论培训与大量实战训练,逐步强化职业技能,优秀者还可获得中级编辑资质。随着出版业蓬勃发展,各出版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相较之下,培训新员工费时费力,“挖”成熟专业人才看上去成本低,但可能演变成一种恶性竞争。
□ 本报记者 黄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