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扬州养老机构全封闭管理阻断疫情 隔离不隔“爱”

2021年08月14日08:40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扬州养老机构隔离不隔“爱”

  为加强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防控,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7月21日起,扬州全市117家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封闭之后,院内近7000名老人的生活如何保障?记者探访了扬州多家养老院和社会福利机构。

  “封院”24天,近7000名老人无一感染

  8月12日中午11点半,江都区社会福利院内,广播里播放着婉转柔美的扬剧选段《珍珠塔》,红烧鸡、大白菜炒肉丝、蒜泥空心菜、紫菜蛋汤……一份份新鲜营养的午餐被送到老人的房间。7月21日紧急“封院”后,江都区社会福利院107位老人和34名工作人员已有24天足不出“院”。

  扬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8月13日,全市117家养老机构近7000名老人无一感染。“第一时间实行封闭管理,起了很大作用。”扬州疫情发生后,市民政局立即按照高风险区域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升级管控举措,工作人员和住养老人一律居住在养老机构内,坚决执行只出不进、不轮换,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抓好养老院的疫情防控,“严之又严”一直是主基调。扬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机构只准出不准进,环境消杀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老年人居室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不宜开窗通风的,必须要采用紫外线消毒。”

  除了每天对院内各项设施进行3次消毒,江都区社会福利院还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在院老人、工作人员每天早、中、晚、睡前进行4次体温测量,发现发热、咳嗽、头痛、腹泻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置。院长潘志才告诉记者,7月22日起,院里组织对所有老人和员工进行核酸检测,目前老人已完成3次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完成4次核酸检测,员工疫苗接种率100%。

  精细化管理,人防物防“两不松”

  全封闭管理,并不是一关了之。在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院内,一套依岗位、分区域的“ABC”精准化疫情防控管理模式正在有序运行。

  按照接触对象、活动区域和职能的不同,社会福利中心将在岗的193名工作人员精准分为ABC三类——A类人员是与老人孩子直接接触的一线护理员、护士、医生和社工等,主要负责在核心服务区为“一老一小”提供24小时服务;B类人员主要指食堂工作人员、公共区域保洁人员等后勤人员,主要在第二道防线提供保障服务;C类人员主要指行政人员,负责在最外围严守“人物同防”,严格落实人员流调和密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把好物资消杀管理、安全管理和联防联控第一关。

  分类、分等级管理,给老人孩子与外界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防护墙。“接触外界的C类人员不可以与老人孩子以及直接服务他们的A类人员接触,也不能进入老人孩子的活动区域,如果发生必须进入的紧急情况,要严格做好防护消杀后,按照规定线路到达指定区域,处理完之后立刻离开。”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刘爱萍说。

  “关起”大门的同时,福利中心暂停一切院内集体活动,实施分院部、分楼区、分楼层封闭管理,服务对象和职工部门之间不串岗,楼区不串岗,楼层不串岗。“同一类人员之间也不能走动,比如140名A类人员分布在4栋楼里,每栋楼都有自己的门禁系统,彼此之间不允许串门,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

  在加强人防的同时,物防的“笼子”也在进一步扎紧扎牢。

  物资进入,是养老院与外界接触的唯一渠道,这一环节也成为市社会福利中心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所有物资在进入院内前,都要经过繁琐的消杀环节——所有物资必须在院外交接,院内工作人员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用含氯消毒液对物资进行大面积的喷洒消毒,小面积的则用75%医用乙醇和84消毒液表面喷洒、擦拭消毒,彻底消毒后,这些物资才能进入院内。这样的消杀环节,每天都要在市社会福利中心进行三到四次。“我们近期还在努力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如一次买好够两三天运转的生活物资。”刘爱萍说。

  人性化服务,用温情阻隔疫情

  “在这里一点都不烦神,到点就有饭吃,吃完了还能去楼下小花园转转。”说起中午吃的香干肉丝、狮子头,83岁的王志林忍不住咂吧了两下嘴。王志林和老伴已经在颐和养老院住了八九个月,疫情前,儿女每周来探望一次,而现在主要通过视频联系。“儿子、女儿、孙子每天都会给我打视频,前天孙子还开视频让我们看重孙,看了好几个小时呢。”

  专人送饭、视频团圆、微信报平安……严格的防控措施之下,为了保证老人们的饮食、医疗服务水平不降低,保障他们与家属之间的沟通顺畅,不少养老院管理者可谓费尽心思。

  记者从扬州市民政局获悉,封闭管理前,全市各养老机构已做好防疫物资、生活用品、常用药品储备,实现机构30天满负荷运营需求。对于粮油、肉蛋、果蔬等生活必需品,均通过定点采购予以保障。

  广陵区湾头镇茱萸湾路759号,是扬州市颐和养老院的所在地,这里住着140位平均年龄约85岁的老人,服务保障的压力可想而知。颐和养老院院长王海云说,目前院内除了老人外,还有9名员工、24名护工在岗。9名员工包括医生、护士、社工,能够胜任老人们的就医需求。此外,院内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常用药库存充足,如果出现某类指定药用完的情况,除了考虑用同类药代替,还可请行政人员外出采购,做好消杀后再将药品递给老人。

  107位老人,平均年龄86岁,其中年龄最大的101岁,半失能和失能老人66人……江都区社会福利院的服务保障难度同样不小。潘志才告诉记者,“封院”前,该院紧急补充了口罩、消毒液、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目前的库存足够用3个月”。该院成立突发应急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安排8名员工在院外“留守待命”,负责购买老人物资和处理突发应急情况。

  对于常年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来说,儿女的探望是每周最期盼的事。对亲人的想念,也被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封闭管理后,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老人和亲属进行线上“见面”。“有些家属会把想跟老人说的话发给我们,请我们打印出来,当作信件转交给老人。” 王海云说。(唐悦 杨频萍 洪叶 李睿哲 顾敏)

(责编:孟二波、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