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扬州抗疫群像:冲在一线 奋勇战“疫”

张玉峰
2021年08月24日15:17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消防战士在疫情消杀一线。王健达摄

江苏扬州,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守护。

在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连续作战,夜以继日,冲锋在前;广大志愿者默默坚守在防控第一线,守护扬州家园……这场战“疫”中,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不畏艰难,一段段故事打动着你我,致敬疫情之下勇敢前行的“战士”们。

请战,“消防蓝”冲在疫情消杀一线

“尊敬的党组织,在家乡发生疫情的关键时期,我郑重提出请求,申请加入抗击新冠疫情的应急队伍,志愿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消防救援大队刘涛递交的请战书。

8月17日,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成立了一支以67名精干力量组成的疫情消杀突击队,分赴各涉疫场所执行消杀任务。作为生态科技新城消防救援大队一名指挥员,得知支队任务后,刘涛第一时间召集中队5名骨干,主动请战参加了抗疫消杀任务。

整个消杀工作需要非常仔细到位,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大到走道、厨房、卫生间、垃圾桶,小到病患家庭空调滤网、冰箱遗留食物和用过的床上用品都要逐一进行消杀处理。刘涛说:“现在到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我们的消杀是否全面彻底直接决定了出院患者能否安全回家。这场仗打了这么久,坚决不能因为一丝疏忽再次导致二次感染。”三天来,刘涛带领消杀队员连续作业30多小时,消杀单位69家,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

凝聚, 临时党支部构筑起战疫红色堡垒

“下楼不到5分钟,核酸检测就做完了,太方便了。”在扬州邗江区邗上街道香格里拉小区第十一次核酸检测现场,居民们纷纷点赞。香格里拉小区共有1100位居民,2小时内便可以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有序高效的背后,有一支不断优化流程、服务小区居民的临时党支部。

“临时党支部,任务临时岗位临时,但责任不临时。”香格里拉临时党支部书记潘俊仪介绍,8月1日晚,扬州市委要求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坚决守住“无疫”小区。8月2日上午,小区内33名党员闻令而动,立即成立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党员为骨干,退休党员,在校大学生党员为成员的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战“疫”最前线。

战斗到哪里,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就带头到哪里。“党员志愿者们太辛苦了,我也要来换班”“算我一个,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是我年轻,安排我干什么都行”……临时党支部33名党员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逐步集结成了85人的志愿者队伍。

“社区人手紧缺,从最开始补充门岗执勤,到后来核酸检测,再到参与居民保供服务,小区临时党支部给我们缓解了很大压力。”邗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徐俊说,临时党支部积极动员、整合群众力量参与社区抗疫,在疫情防控关键岗位、服务群众最前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民警张钟在核酸检测点值守。 人民网 张玉峰摄

奉献,父女齐上阵互相鼓劲抗疫

“我作为一名党员,要起先锋模范作用,要对得起胸前佩戴的党徽。”张钟是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西湖派出所西湖花园社区民警,入党已有21年。每天出门前,他都会仔细戴好党徽。

疫情来袭,张钟吃住在派出所,夜以继日奋战在安保和抗疫第一线。上阵父女兵,他的女儿张延今年22岁,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她主动联系社区,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我和爸爸只能靠手机联系,除了提醒彼此注意防护、保重身体外,还互相鼓励打气。”张延说,在第五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她和爸爸恰好都被分配到了蜀岗生态体育公园检测点,成为了一同抗疫的“战友”。好多天没能见面的父女俩隔着防护面罩仅仅简短交流了几句,但却互相传递着“抗疫必胜”的信心。

“辛苦是暂时的。等疫情结束,让妈妈做你最喜欢吃的红烧狮子头。”“老爸,疫情过后,我要向学校递交入党申请书。”……看到女儿的成长和变化,张钟觉得特感动。

坚守,陪孩子们打败病毒

8月10日,苏北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陶月红进驻定点收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苏北医院新区分院)。在这里,陶月红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小患者。

“感觉怎么样啊?”“陶阿姨,是你吗?”尽管“全副武装”,但有位小姑娘还是认出了陶月红。小姑娘是她以前的“小患者”,在隔离病房相遇,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陶月红说,前几天,小姑娘出院转入定点康复医院康复,她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这里设有专门的儿童病房,目前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普通型、轻型,病情并不重。”陶月红介绍,医护人员从营养状态、心理关怀、体育锻炼等多方面进行关爱,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恐惧感。

隔离病房里,充满温暖。“遇到有孩子过生日时,我们会为他们准备蛋糕,唱生日歌庆祝。”陶月红介绍,医护人员还会通过平板电脑,让孩子们与家人视频对话。陶月红说,陪着孩子们走过这段特殊的日子,让她终身难忘。

(责编:张妍、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