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双减”全国试点:这个新学期不一样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作为江苏唯一的“双减”试点城市,9月1日,南通的孩子们迎来了开学,记者走访南通当地校园发现,孩子们在校完成作业,家长也不再“赶集式”地接孩子,“双减”改革正逐步带来新变化。
【作业减量“不回家” 课程创新更均衡】
新学期伊始,南通“5+2”课后服务全面实施。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在课后2个小时接受音乐、美术等艺术熏陶,高年级孩子则完成当天的作业,接受老师面对面批改。完成作业后孩子们可以阅读经典、体育锻炼、科学探究,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吴铭修告诉记者,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以前有作业是要等回到家才做的;现在学校里写作业,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当面问老师。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黄美华介绍,围绕音乐学科设计的音乐活动,刚刚上完一节课,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则收到了学校赠送的减负“小书包”,里面是精心准备的课外书、魔方等小礼物。本学期起,孩子们在校完成作业后只带着心爱的小书包回家,不仅减掉了家庭作业的总量,也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丰富课余生活。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严澄蕊说,书包里有一根跳绳,自己还想在里面放上画本和画笔,这样就可以快速愉快地画画了。
根据“双减”实施意见,南通小学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17:30,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效衔接,同时,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提供工作日晚自习服务,一般到20:30左右结束,家长下班后接娃,时间上不再冲突。
一位南通学生家长说,现在“双减”之后,确实对于上班族来说,时间上更好了。
【课后压力减下去 教学效果升上来】
除了试点城市南通,全省各地中小学也都积极把“双减”政策贯穿到新学期中。连云港、徐州等地的中小学在精简作业、优化教学的基础上,还将古诗阅读、书法手工、答疑解惑等课后服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分年级、系统性、个性化开设。
回家课业压力“减”的背后,是家长对在校教学质量“增”的期待,只有在课上“学足学好”,家长才能真正不再为课后补习而操心。为了让教学优质高效,试点城市南通的学校向课堂和课后服务要质量,协助教师落实作业批改规范,力争每天各科作业的面批率20%左右。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副校长施丹瑾告诉记者,这就对老师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会根据学科内容、单元内容进行重整,设计一些情境性、趣味化或者是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特别强的作业,来发展孩子的素养。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副校长倪莉坦言,因为学校老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就会少很多“鸡飞狗跳”,让孩子避免了很多无效或者额外负担,达到学业提升和素质发展提高。
“双减”之后,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叫停,孩子们有了大量课余时间,这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家长表示,对于家庭在“双减”之后要承担的角色和任务,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
徐州市民陈女士说,孩子以后在家的时间就比较多了,家长就要想以后在家教孩子什么、怎么教。市民祁先生认为,分数确实是衡量孩子的一个标准,但是小孩子的天性也很重要,要健康快乐地成长。
【时空短评:“双减”落地需要多方合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双减”绝不是简单地削减学生的课业总量,而是要从根子上卸下孩子身上的巨大压力,纾解家长急功近利的焦虑,让社会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个性化教育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长远需要。教育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双减”工作需要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共同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教育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进。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毛俊 龚俊杰 陈志斌 南通台 海安台 连云港台 徐州台 苏州台 盐城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