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两院院士5人入围2人当选 探寻海安人才辈出的历史积淀

2021年11月24日15:14 | 来源:海安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探寻海安人才辈出背后的历史积淀

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海安迎来了继周成虎院士后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院士,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万宝年和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的刘加平。据悉,今年两院院士一共增选149人,南通共有3人当选,其中2人为海安人。

海安自古出人才,先后走出诗书画印大师仲贞子、数学家杨冰、《新华字典》之父魏建功、红学家蒋和森等文化大家,时至今日,仍有众多的海安籍优秀人才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用海安人敦厚朴实、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奋进人生。然而这座地处江苏省中南部、缺江少海、全市总面积1184平方公里的县级城市,靠什么孕育了如此众多的名师大家,让海安从曾经南通的“小六子”一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呢?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探寻海安人才辈出背后的历史积淀。

悠久绵长 海安文化底蕴深厚

悠悠运河水,青青石板街,三塘十景海安美,青墩文明六千年,古风今犹在。

6000多年前,就有远古先民在这片洪荒之地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开启了青墩文化的源头,给江海平原带来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被誉为“江苏河姆渡”。蕴含江风海韵地域特色的青墩文化,见证了海安历史的悠远神秘,孕育了南通地区见诸史册最早地名“立发”的城镇文化,繁荣了坐拥“三塘十景”临海之地的凤山文化、江海文化。

海安古称“海阳”,西周至战国先后为吴、越、楚属地,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置宁海县,至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分宁海县西境置海安县。此后自唐、宋、元、明、清、民国,虽朝代多经更迭,政区频繁变动,但海安凭借滨江临海的优势、丰腴灵秀的水土,孕育了一代代风华盖世的才子,展示了五彩缤纷的文学天地。

走进海安,可以到青墩遗址博物馆实地探索先民生存的奥秘,踏寻远古文明的足迹,领略青墩陶斧的独特魅力。走进海安,可以徜徉在春秋古韵中,穿越历史去触摸公元前483年吴、鲁、卫、宋等诸侯“发繇口会盟”的宏图伟业,用眼用耳用心去感受2000多年前立发老街的风采。走进海安,可以踏石板街、逛城隍庙、登观音塔、访凤山书院,感受中华传统文明,遥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情画意。

北宋范仲淹、南宋文天祥在海安留下了千古绝唱,教育家胡瑗在海安布席讲学,海安人民建宋三贤祠于凤山之麓,以作追思。海安重文重教风气愈甚,凤山书院、明道书院相继建成,海安子弟入院攻读,从书院中相继走出官至左都御史徐耀等一批金榜题名、科场得志的进士、举人、贡生。

崇文尚教 海安教育蓬勃发展

海安历来崇文尚教,尊师厚学,是一片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的热土,是享誉全国的教育之乡。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胡安定先生以孔孟儒学“仁义礼智信”思想为核心,在海安凤山书院讲学,奠定了海安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精神根基。他倡导“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由此,海安教育风气初成。

据史书记载,海安凤山书院不仅是讲学授课之地,也是文人聚会、交流文章之所。乾隆五十一年(1186年),章士锦作《凤山书院会文赋》,记述了海安群贤会文的盛况。后在其旧址创办凤山学堂,即市实验小学、省高中前身。海安教育,即肇源于此。

到了近代,一个人的出现让海安教育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那就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韩国钧。韩国钧,字紫石,1857年3月生于海安,先后两次就任江苏省省长及其他要职,1925年辞官回乡,致力于水利、实业和公益事业。韩国钧认为:“日之兴在教育”“民智未开,宜筹教育普及”,他先后创办了海安蚕桑传习所、紫石补习中学、海安私立紫石中学等学校,并筹办了海安通俗教育馆,为海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开了先河、奠定了良好基础。

之后,一代代海安人胸怀家国、接续奋斗,形成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的教育现象,省海中的高峰引领作用尤为突出。近年来,省海中继承精耕细作、吃苦耐劳的农耕文化,弘扬以文育才、耕读传家的历史文脉,坚持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文化,矢志不渝实施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实践教育,成为北大、清华等一大批知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形成了长期领先、独领风骚的“海中现象”,培养了近千名在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作家、校长、院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继往开来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回首过往,追江赶海、孜孜不倦的江海先民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江海文明。立足当下,在“枢纽海安、科创新城”的战略指引下,敢为人先、接续奋斗的百万海安儿女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沧桑巨变”的豪迈篇章。

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记载着璀璨瑰丽的华章典故,涵养了先辈们追江赶海的豪迈胸襟,铸就了海安这座城市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和重工厚商、尊贤尚功的文化特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劲引擎。

市委书记于立忠说:“回顾历史,海安之所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正是得益于重视教育、文教昌明。”海安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发展动能,充分发扬青墩先民追江赶海、不断求索的开拓精神,找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点,进一步激发海纳百川、创新争先的城市精神,致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发展沃土。

海安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度挖掘苏北第一届参政会会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全力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连续九年在南通市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入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列第24位。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