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驱动政府治理智慧转型 南京雨花台区这项工作缘何被全国推广
图为雨花花神湖畔风光。雨花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鼠标轻点“重大工程预警”字样,清晰的柱状图立刻呈现;光标移至“进度滞后”栏目中的项目名称,一张鱼刺推进图跃上屏幕......打开南京市雨花台区智慧审计平台,当地在建政府工程项目情况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环节多、资金量大、专业性强,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及溯源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雨花台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能,探索打造智慧审计系统,推动项目各环节数据“上网”,在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穿透、叠加分析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深度运用。近日,国家审计署以视频连线形式召开现场会,推广雨花台区这一经验做法。
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南京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的蓝图上,雨花台区被定位为“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事实上,依托数字经济发展优势,雨花台区委区政府统筹推进“智慧雨花”建设,在打造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和应用“智慧安监”“智慧教育”“智慧审计”等十余个管理平台。
数据互联 项目管理有了“智慧大脑”
“过去,我们项目结算要准备大量纸质版的资料,公司走完流程后,要到审计局备案,如果有问题,得重新签字盖章,有时候要拖好几个月。现在,这些工作大多在平台上完成,我们只需按时将各环节数据上传。”谈及雨花台区智慧审计系统,南京雨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少文的直接感受就是“节省时间”“方便”。
而对政府而言,打造一个智慧的项目管理平台也是现实所需。“前些年,我们开展有关专项审计调查时,采用的是现场纸质帐簿核验、人工比对等方式。但过程中发现面临信息孤岛、信息溯源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效率和审计抽样,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痛下决心,打造智慧审计平台,推进‘数字建设’改革。”雨花台区审计局局长尹湘麟透露。
“工程建设流程多,有的环节已经实现数字化,而有的没有。尤其在基层,在工程建设管理的中后期,包括施工管理、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基本上还是以人工模式为主,碎片化现象较为普遍。”尹湘麟介绍,推动建设项目各环节数据化、结构化,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工程建设监管信息碎片化的难题,还构建起全区“数字建设”的数据底层。
项目各方信息上“云”,让跨部门协同监管变得更为便利,也让问题解决更阳光和高效。依托这一平台,雨花台区工管中心牵头,发改、住建、司法等部门开展“八个联合会审”,覆盖项目全过程八个环节。截至9月底,该区各部门借助平台开展协同监管联合会审250次,提出问题建议8000余条,再节约投资约10亿元。
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录入,借助智慧审计系统,原本散乱的数据通过算法逻辑自动生成各类有价值的信息,成为项目管理的“智慧大脑”。“你看,系统不但能自动生成重大工程预警图,还能利用智能软件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判断一些关联性问题、趋势性问题。”雨花台区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校菲菲指着屏幕说,平台会将这些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发给项目单位和负责人。据悉,该平台目前已建立预警清单12个,预警相关问题信息206条,建立提示事项清单68个。
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孤岛
王浩参与了雨花智慧审计系统的开发。从初始的资料录入,到各种功能的叠加优化,他已记不清系统反反复复改过多少次,最令他感慨的是,“系统开发和营运过程中,需要对接不同部门获取数据信息,区委区政府给了很大的支持力度。”
“数据的壁垒是客观存在的,解决了信息碎片化问题后,我们还面临信息孤岛的问题。”尹湘麟也提到,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审计部门牵头,行政审批、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以及各建设单位等密切配合,畅通渠道,克服困难,目前系统总体上实现了一网互联。
“项目前期的审批环节通常是在省市统一的系统中进行,区县作为系统用户,只能填报信息,无法留存数据。我们联络行政审批部门,开发了项目审批数据填报系统,并积极沟通协调省市部门,打通了与省市项目审批系统的数据对接。”校菲菲笑着说,这些都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推动。
不仅如此,雨花台区早已意识到,要激活工程建设监管综合改革,需要构架顶层设计,清除外部“壁垒”。“2019年,我们抓住机构改革机遇,坚持‘建设、管理和监督’分权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以‘三驾马车’为框架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改革。”雨花台区区长张连春阐述,“三驾马车”包括组建工管中心,加强对工程从审批到施工、竣工全周期的监管;挂牌工建中心,实行重大工程项目代建制,解决基层建设单位专业性不足问题;成立审计中心,加强规模以上工程项目全覆盖监督。
此外,雨花台区政府从突出智慧审计和监管重点环节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出台《进一步强化雨花台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意见》《雨花台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联合会审实施办法》,按照“管住大多数”的原则,确定全覆盖在线监管项目规模。截止9月底,已上线规模以上在建项目89个,涉及14个建设单位,总投资319.6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全覆盖。
图为政府工程建设现场。雨花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经济赋能政府治理
11月10日,国家审计署召开2021年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研讨班会议,对“雨花台区政府注重发挥区域数字产业优势,创新工程建设协同监管,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创新特色做法充分肯定,将数字赋能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的“雨花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雨花台区,智慧审计只是当地推进数字治理的一个缩影。“依托区内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区委区政府坚持平台设计和条块应用双向推进,大力推动数字雨花建设。由大数据局统筹打造数字雨花基础数据平台,夯实全区数字系列互联互通的基础。”张连春举例说,各条块根据自身需求,先后开发和应用“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水务”“智慧教育”“智慧审计”等智慧管理平台,点亮企业扶持资金直达平台、长江禁捕实时监控、智慧工地、重大项目监控、渣土在线等数十个数字应用场景。
人民网注意到,雨花台区将2021年列为“政府治理创新年”。2021年1月发布的雨花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守正创新建设数字政府,全力打造智慧雨花,启动建设区智能运营中心,基本建成智慧雨花数字底座。此外,要优化完善城建、城管、环保、水务、审计、市场监管等智慧平台和场景应用,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
随后的4月份,雨花台区又举办智慧政务应用场景发布活动,一方面,区政府拿出干货和诚意,发布10个方面数字政府应用场景的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区内优秀企业发布31个专业领域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数字经济领域的这场政企合作和供需对接,不仅有助于激活当地数字经济发展,也为数字政府建设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上述画面是雨花台区根植数字基因,推动数字治理的生动实践。不可否认,该区推进数字治理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数据显示,2020年,雨花台区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170亿元,拥有3100多家软件企业,涉软从业人员约3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软件是数字经济的“底座”,踏上数字经济的新赛道,“雨花软件”的优势正厚积薄发,为当地探索数字治理奠定扎实基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