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沭阳一个乡镇3年吸引3000多农民家门口就业
“这里工作环境很好,离家近,老人、小孩照顾起来比较方便。刚开始我没有技术,工资在3800元左右,现在每个月拿到八九千元,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少,我很开心!”在沭阳县李恒镇的江苏左颖机械有限公司,负责打磨机械零配件的王亚成与记者唠嗑。
34岁的王亚成是李恒镇柴南村人,2020年以前他和妻子在苏南务工,夫妻俩月收入约1.5万元。两个年幼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时间一长,孩子学习受影响,老师多次通过微信、电话提醒家长。为了孩子,夫妻俩辞去苏南的工作回到家门口就业。在李恒镇,近3年,像王亚成这样,为了照顾老人、孩子返乡就业的有1100多人。李恒镇中心校负责人介绍,该校2500多名学生中,家长中至少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大约占了一半,自2019年以来,家长们“回流”趋势很明显,目前这一比例降至约20%。
吸引青壮年农民返乡并留住他们,李恒镇这几年下了大功夫。镇党委书记梁洪卫深有感触地说:“年轻人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薪资高、发展前景好,如果没有‘好饭碗’,明知家中老人、孩子需要亲情,青壮农民仍会选择外出打工!”
为培育壮大本土工业企业,李恒镇每月召开项目观摩推进会和镇企见面会,还落实驻厂帮办服务制度,随时随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镇先后有6家本土企业扩能升级,增加10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保姆式服务,该镇近3年共招引32个项目,新增3000多个岗位。除了吸纳原先就在镇里的劳动力,还吸引1400余名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返乡,其中熟练工占70%左右。江苏东亚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亿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税收500余万元,带动当地就业70余人。企业负责人巢君告诉记者,“这个乡镇营商环境是一流的,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不到半年。”
不只是在外务工人员,在外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回来了。江圩村32岁的杨李杨,大学毕业后在苏南一家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任技术员。去年春节回家过年时,他得知村里新投产的沭阳县金泉环保设备厂紧缺技术员,薪酬丰厚,加上孩子即将入学,便回到该厂做技术员,月工资8000多元。
“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年轻人创造出更多优质岗位,提供更多就业选择,也为乡村振兴培养了有胆识、敢创新的年轻人。”梁洪卫认为。江苏左颖机械有限公司用本地工50多人,负责人赵兴左告诉记者,公司专门请来工程师,手把手教员工操控机器设备。“在我公司上班不仅工资高,还能学到技术。厂里工人平均月工资7200元左右,最高的能拿到9000多元。”李恒镇招引来的企业中,已有60多名当地人成为中层或技术岗位负责人。
在宿迁,家门口打造“好饭碗”留住青壮农民,成为各乡镇的普遍做法。
泗洪县瑶沟乡近年来内培外引企业71家,聘用当地工人2237人,近3年回乡就业1620人。沭阳县新河镇是远近有名的“花木之乡”,全镇这些年内培外引1.1万家花木电商企业,其中外来企业1000家,共用当地农民工2.5万人,近3年从外地回到当地就业600多人,其中70%以上是大学毕业生。
宿迁市政府去年底的一份工作汇报材料显示,2020年以来,该市共有返乡入乡创业就业人员16.28万人,在外务工农民工从最高峰的110万人降为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从最多时的16万多人降为3万多人。宿迁市委党校教授宋周认为,只有充分调动内生动力,推动本土产业发展引凤还巢,通过大力增量“项目”造“饭碗”,才能减少“外出打工”、减少“留守孩子”。
宿迁市商务局局长朱长途说,宿迁近年来通过构建特色鲜明、高端引领的“6+3+X”制造业体系等措施,平均每天落户1个符合开工条件的亿元以上项目,不仅崛起一批新兴产业,纺织、电子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就业环境、薪资待遇等跟外地差不多,自然吸引外出务工者纷纷回乡就业,“家门口就有牢靠稳定的‘好饭碗’,是他们多年梦寐以求的。端起来,心里更踏实”。
□ 本报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邹玲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