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南京鼓楼:老城突围,再造“南京中心”

2022年07月22日12:18 | 来源: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鼓楼:老城突围,再造“南京中心”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通讯员 王昆远 摄

连续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市对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6亿元;以不到全市1%的占地面积贡献了近12%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前列……回首过去十年,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的鼓楼区,高位起跳谋突围,在嬗变中实现旧空间的华丽转身,在创新中收获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办实事中托举民生“稳稳的幸福”。

鼓楼区委书记刘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新鼓楼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塑格局之变,空间重塑面貌新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9年前,当时的南京正值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鼓楼区和原下关区合并,设立新的鼓楼区。自此,“新鼓楼”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下关区”也从南京的行政版图中消失。

让人惊喜的是,经过近十年发展,那个市民回忆里的“下关”以另一种形式再度回归——下关滨江商务区破茧成蝶,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为区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50多岁的钱莉是下关街道商埠街社区的老居民,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下关”。“以前,这一带都是废弃江滩,杂草丛生、黄土裸露,棚户区低矮破旧,废水污水直排江中。”如今,站在崭新的亲水平台前,只见江中水清鱼跃江豚“笑”,江岸鸟语花香绿荫绕。钱莉说,过去“江不见城、城不见江”的历史早已翻篇。

巨变的背后,是鼓楼十年来打造下关滨江的魄力与匠心。下关滨江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四级调研员惠宏介绍:“我们累计共腾退岸线4.5公里,回收拆解152艘渔船,让渔民们‘洗脚上岸’,修复绿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如今的下关西火车主题公园里,老式蒸汽机火车头“拖”着满载美食的绿皮车厢,成为江边的消费打卡旺地;跨金川河的映虹桥上,自然生态、人居环境与象征着时代精神的长江大桥交相辉映……“二次创作”后的下关滨江,一个个“翠珠”串点成线,成为市民饱览古今、赏景消费、休闲娱乐的新乐园。

汇创新之力,经济发展动能强

鼓楼的发展活力不止于江堤内外。在办好办实“全域创新”这“一件大事”的过程中,鼓楼不仅是重塑版图、外延发展的“突击手”,更是创新引领下,未来最值得期待的经济增长极。

在中部,位于古平岗4号的鼓楼智梦园硅巷里,天上有无人机定时巡检,地上路灯集成监控,5G网络全覆盖助力企业加快研发速度。一个全市率先打造的“5G智慧园区”,让老旧园区升级成为科技感十足的创新载体。

在北边,依山傍水的园林式园区里,幕府创新小镇集聚物联网、高端软件、科技研发服务等产业的数百家企业,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更是被科技部贴上“国字头”标签,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企业四新科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引光医药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不辍,小镇成为“小巨人”腾飞的摇篮。

在南边,创新广场是鼓楼高新区的主战场之一。去年5月,全球家电行业的巨擘博西家电在这里启用了中国新总部大楼。早在1997年,博西家电就落户鼓楼,2011年成为我市首家、我省首批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也正是在鼓楼,博西家电实现2021年在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7%的佳绩。

谈及脚下的这片创新热土,博西家用电器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唐善达博士表示:“‘全域创新’的鼓楼,给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新生态、持续利好的创新政策、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优异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

近年来,字节跳动、喜马拉雅、亚信科技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纷至沓来。近5年内,鼓楼累计引育市、区总部企业43家,培育十亿元楼宇6幢、亿元楼宇32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荣获“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城区”“全国总部经济示范区”等荣誉。

眼下的鼓楼,再一次描绘创新蓝图——发力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行区。新的变化也正在悄然发生——华贸商务中心、中信泰富总部基地等楼宇经济新地标拔地而起;49.8万平方米的硅巷里,老厂区、老校区让“老树焕新凤凰栖”;区块链、“双碳”等全新赛道上,鼓楼起步即冲刺,硕果累累……

南京鼓楼国家大学科技园党工委书记翁再宁表示,鼓楼高新区正在着力打造“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与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安永合作出台行动计划,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碳中和研究院,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双碳”产业创新发展。

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在高楼林立和街巷逼仄间,老城正以创新突围,活力无限。

走共享之路,民生幸福指数高

如果说主城的高楼大厦里澎湃着创新动力,那寻常巷陌间则收藏着民生温情。对于历史悠久的主城来说,老旧小区设施旧、环境差是通病,也是居民的心病。十年来,鼓楼不断将老旧小区提档升级作为民生工程,持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让“老破小”变身“新家园”,让民生幸福在全域开花。

2021年,全区在册的19幢危房全部完成治理;505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2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11532户……去年一年,鼓楼以高分亮相老旧小区整治工作,焕新区域风貌,让城市更新向美而行。

“从危房认定、新政出台,到办理翻建手续、设计施工……前后花了8年时间,今天终于交付了,我们非常开心。”5月30日,虎踞北路4号05幢居民张玉延拿到房屋钥匙后喜笑颜开。

作为南京首个产权人自筹资金危房改造项目,虎踞北路4号05幢通过政府补贴、产权人自筹部分资金的方式,遵循“原址、原高度、原面积”原则,不仅开创了全市危房治理的先河,更为全市其他老旧小区危房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今年,我们还将对14个老旧小区近万户居民房屋实施改造,对近40栋危房实施治理,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鼓楼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局长殷位栋说。

在“拆建修补”的变化里,老城也不忘播撒温情。

在鼓楼,现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2.4万,占比23.86%;预计到“十四五”末,还将至少新增6万以上的老年人口。数据背后,居家养老既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70岁的陈奶奶,是江东街道香榭里小区的空巢独居老人。得益于鼓楼“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物业+养老”新模式的存在,她的晚年生活不孤独,而且安全感十足。“生病了有专人照护,饿了有助餐服务,遇到不懂的养生问题随时咨询专家……住在这儿,两个字,幸福!”

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樊宗洋介绍,今年该区以“一区一特色”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引导物业企业发挥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优势,为小区老人及时、有效提供8大类、22小类多样化服务。“银发服务”的“鼓楼模式”正在让居家养老成为幸福乐事。

在中央门街道,新门口21号院是“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市级示范点”。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王卫平说:“党建引领下,我们积极动员居民做小区治理的热心人、参与者,使小区的环境秩序和人文涵养逐年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正是得益于党建引领下的强大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鼓楼才得以有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全民免疫屏障加快形成。

十年来,鼓楼千方百计做大“一老一小”服务“蛋糕”,让老有所依,幼有所学。

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连续五年居于省、市领先水平;6个项目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大奖;“鼓楼e学校”、宝爸宝妈学堂等教育惠民品牌享誉全国;“双减”工作经验被省教育厅点赞和推广……鼓楼的教育惠民迈出坚实步伐,优质资源“西进北上”。在鼓楼,“江苏最好,全国首善”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正不断打破纪录、刷新进程。

十年来,“首善之区、幸福鼓楼”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落地,在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映照出幸福模样。刘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保护老城、提升河西、振兴滨江、改造铁北,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行区建设,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精细保护建设山麓、水畔、墙脚、路边,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传承弘扬‘三服务’(即服务全区老百姓、驻区企事业机关单位、驻区部队)优良传统,让群众办事更为便利,全力开创首善之区、幸福鼓楼建设新局面。”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婷婷

通讯员 鼓轩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