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江蘇篇

濱海縣梨農於國虎:花開是景 花謝成果

【查看原圖】
翟玉標

當地大套蜜梨喜獲豐收。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供圖

吃過飯、裝好車……凌晨4點多,69歲的於國虎要趕往濱海縣農貿市場出攤了。

“賣梨,還有自家種的蔬菜。”最近生意好,臨上午收攤時他一般都能賣到八九百元。

入秋后,江蘇省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果香四溢。嶺山村村民於國虎家近10畝的梨園,挂滿了果實。

地處黃河故道,泥沙淤積形成了獨特氣候和土壤環境,1958年開始當地便連片栽植了數千畝無名梨樹,最多時,有近萬畝。梨樹讓人們早早嘗到了生活的甜頭,“梨經濟”也一度讓當地政府津津樂道。於國虎說,“24年前,我家靠著賣梨就蓋了樓房。”

然而,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大,嶺山村交通不便、產業發展不成熟等問題逐步暴露。

“道路不通,別說來人賞梨花美景,就連賣梨都是難題。”於國虎回憶道,以前梨子成熟時,一旦遭遇陰雨,村道泥濘運不出去,隻能眼睜睜看著梨子爛在地裡。

梨果效益不好,有的果農甚至主動刨掉了梨樹。曾經引以為豪的“梨經濟”,讓嶺山村人如鯁在喉。

改變來自2004年,一條6公裡的火箭路縱貫嶺山村,大大方便了運輸與出行,嶺山村人也很快告別了賣梨難的窘境。

2010年,原大套鄉整建制轉換升級為江蘇省級農業產業園——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下轄嶺山村等13個行政村,以“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國家4A級風景旅游區”為目標定位的園區,為當地三農發展增添了科技和生態元素。

經過不斷改良,曾經的“無名梨”被馴化為“濱海大套蜜梨”,受到了市場的歡迎。2019年,更獲批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萬畝梨園春景圖。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供圖

賞梨花、摘梨果、逛梨園。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曾經的萬畝梨園再度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也有力地推動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

在當地,園區一方面鼓勵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在家前屋后等宜果地段栽植果樹,由園區無償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撐,由大戶實行保護價收購﹔另一方面,規模種植大戶或合作社每年會提供一部分收益資金對所在行政村進行扶持,其中50%由村集體匹配給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

“每畝栽植11棵左右,每株產果約1200斤,市場價格在5元/斤,畝產值就能達到6萬元。”在一棵梨樹下,於國虎給記者算起了收入賬。除了種梨賣梨,於國虎還從事著蔬菜銷售、雞鴨養殖等營生。去年,趁著政府實施農機補貼,他還買了台旋耕機,最多的一天就掙了7000多元錢。

花開是景,花謝成果,一棵梨樹給嶺山村人帶來的收入越來越豐富。“我一輩子都在和梨打交道,從以前賣梨果,到現在開發賞梨花、做採摘賣旅游。”對於國虎來說,做大梨文章他還要再加一把力。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2020年10月09日07:20
分享到:
(責編:唐璐璐、張鑫)